黑锅鱼头之神奇小警_第五卷 峥嵘岁月_第250章 毒雨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峥嵘岁月_第250章 毒雨伞 (第1/2页)

    第250章毒雨伞

    回到位于bb总部的办公室后,马尔科夫感到大腿后部疼痛异常,雨伞尖扎到的地方起了红疹。他觉得有些蹊跷,于是将在滑铁卢桥上遭遇的“意外”详细告诉了一位同事。

    当天深夜,马尔科夫发起了高烧,被送往医院……

    三天后不治而亡!

    伦敦警察局的法医们非常敬业,对死因疑惑不解,于是对马尔科夫的尸体进行了详细检查,终于发现了蹊跷:他们在马尔科夫被雨伞尖扎伤的皮肤内,提取到了一粒直径为1.52毫米的金属珠,金属珠含有90的铂和10的铱,珠上有两个直径为0.35毫米的小孔,孔内有微量的蓖麻毒素和糖分。蓖麻毒素是加工蓖麻子时产生的一种剧毒物质,能很快致人死亡,而且至今没有解药。

    验尸官正式确定:金属球中含有致命的蓖麻毒剂!

    毒雨伞外形与普通雨伞相似,内部装有扳机、cao纵索、释放扣、活塞式击锤、气瓶和枪管等装置。毒弹直径仅2毫米左右,弹壳用铂铱合金制成,内盛剧毒的蓖麻毒素。发射时,击锤撞击气瓶放出气体,由气体将弹丸推出。弹头击中人体后,致人死命,很少留下痕迹。

    负责调查此案的伦敦警察局以及英国情报机构,均怀疑此案与保加利亚情报机构有关。他们推测,金属珠外部用糖衣密封,那名中年男子的雨伞可能是一种经过精心改装的特殊枪械,可以发射这种小金属珠。小金属珠射入马尔科夫体内后,体温使糖衣融化,蓖麻毒素外溢进入血液,最终导致马尔科夫死亡。

    马尔科夫遇刺的9月7日是保加利亚最高领导人托多尔日夫科夫的生日,那名有重大作案嫌疑的中年男子在向马尔科夫说“对不起”时暴露了浓重的外国口音。因此,伦敦警察局深信,保加利亚情报机构是这起谋杀案的幕后黑手。

    如同冷战期间的绝大多数间谍战案例一样,这起“雨伞谋杀案”一直包裹着神秘的面纱。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一些对此案感兴趣的人才有机会通过翻阅当年的档案和走访当事人,探查真相。

    赫里斯托夫是保加利亚国内颇有名气的记者。从1999年开始,他要求保加利亚政府公开冷战时期的秘密档案,并就此向法庭提起了诉讼。经过长达6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与马尔科夫有关的97份秘密档案。据此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向世界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

    赫里斯托夫的调查显示,暗杀马尔科夫的行动是保加利亚情报机构和苏联“克格勃”联合所为。在保加利亚情报机构的秘密档案中,马尔科夫被冠以“流浪者”的代号,从1975年开始,他就成了被“清除”的对象。在1975年至1978年间,保加利亚情报机构的特工曾两次试图以投毒的方式对马尔科夫下手,但均未成功。1978年上半年,保情报机构的两个高级代表团先后前往莫斯科,与“克格勃”讨论联合行动计划,目标之一就是马尔科夫。正是“克格勃”向保情报机构提供了含有蓖麻毒素的小金属珠和毒雨伞,这种特殊“子弹”可以经由“雨伞枪”发射。

    赫里斯托夫说,暗杀马尔科夫的刺客代号为“皮卡迪利”,真名为弗朗切斯科朱利洛,是一名出生于意大利的丹麦人。朱利洛原本是个走私犯,20世纪70年代初在保加利亚边境地区被捕,保加利亚情报机构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在监狱内度过数年时光,要么成为保方间谍。朱利洛愿意选择后者。经过数月的特殊训练,他装扮成古董商人,游历于丹麦、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等国,借机为保加利亚搜集情报。

    赫里斯托夫认为,1977年至1978年,朱利洛先后3次从意大利飞往伦敦,就暗杀马尔科夫进行“实地考察”,并成功实施了暗杀。回到保加利亚后,朱利洛因对保加利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贡献”被授予两枚国家奖章。他在保情报机构一直服务至20世纪80年代末,保加利亚政权变更后才销声匿迹。

    1993年,西方情报机构就怀疑朱利洛是暗杀马尔科夫的凶手。当年2月5日,英国和丹麦的情报人员在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