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夏锄 (第5/5页)
只能评三个,但禁不住胡班头苦苦要求,场部给了六个名额。 胡班头同张班副,两人暗自商量着,这不是谁能评上的问题,而是要把谁拉下来的问题。 “杨崇茂肯定不行,喝酒喝一次醉一次,这不浪费吗?每次干活都冲在最后。”张班副说。 “那另两个呢?”胡班头思虑着。 “安小五和阿毛。”张班副说。 “安小五没问题,这阿毛回大连,还要给咱们两找对象呢?你不让他五好,他能卖力吗?”胡班长有深意。 “那怎么办?姬、两个张都是标兵,范也没得说,刘也是没得说,那要么把郁拉下来。”张班副发表了最后的意见。 于是,正式评选开始了。 胡班头宣读了评比标准,评比要求,以及评比比例,特别强调了,他去场部苦苦争来了三个名额。 大家都默黙无声,因为评五好,对于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它肯定是入党和提干的敲门砖,因此,谁也不愿冒然开口。 “那我们一个一个来讨论,好吗?”胡班头问。 “同意的举手,不同意的要讲理由。”张班副提了要求。 “那第一个,张强!大家同意的举手。”胡班头报着。 大家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只有张强本人没举手。 “通过!第二个范满囤!同意的举手。”胡班头又报着。 大家又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通过!第三个张俊文!同意的举手。” 大家又全部举起了手,当然,只差张俊文没有投自己的票。 “通过!第四个刘劲峰!同意的举手。” 又是除了刘劲峰外,全部都同意了。 “通过!第五个姬季远!同意的举手。” 这还是同前面一样。 “通过!第六个胡立纯!” “胡立纯是谁啊?”有人小声地问道。 原来,自胡立纯进来的第一天,大家就叫他阿毛,以至于他的姓名竟没人知道了。 “胡立纯就是阿毛。”胡班头解释着。 有四个人举手了,他们是姬季远、张强、张俊文、刘劲峰。但根据半数以上通过的原则,至少要六票,还少两票啊! “我不同意!”杨崇茂发表了意见。 “你的理由呢?”张班付问? “他一天到晚玩,养鹰、养松鼠、养耗子,干活拖后腿,他的活,有一小半是姬季远帮他干的。” “你们三个的意见呢?”胡班头朝向着范满囤和郁文元。 “我来说两句。”姬季远举了举手,“评五好,主要是肯定一个战士努力了没有。我认为,不是谁同谁比,如果谁同谁比,那班里有几个优秀的,难道其他人就永远也无法评五好了吗?我认为,应当自己同自己比。我们今天应当评的是,来到北大荒后,努力了没有,比以前进步了没有,提高的幅度大了没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同意胡立纯同志评五好。当然,杨崇茂同志说得也没有错,他是有那些缺点,但谁没有缺点呢?我们在座哪一个没有缺点?我了解胡立纯,他是干部子弟,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但来到北大荒这么险恶的环境中,这么高强度的劳动中,他退缩过吗?上山伐木,你们发的是皮靴、皮帽、皮衣,他穿的是薄薄的棉衣、棉鞋,零下四十多度,他喊过冷吗?在春播时他上肩,八个手指抠得都鲜血淋漓了,他叫过疼吗?夏锄时,你们知不知道,他的两个手臂肿得,每个都有两个手臂那么粗,他退缩过吗?逃避过吗?因此我认为,他完全符合五好战士的标准。” 姬季远的一番理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纷纷举起了手,阿毛更是,眼泪哗哗地往下流着。 “那好吧!六个五好战士都评完了,今天的评选就到这儿吧!”胡班头作了总结,准备结束会议。 “不!我认为剩下的也应当评为五好战士。”姬季远又发表了意见。 “这六个名额都满了,场里就给了六个名额啊!”胡班头不明白了,平时只知道干活,很少讲话的姬季远,今天怎么有那么多的意见。 姬季远从过道上走过去,拿下了墙上挂的“尖刀班”的旗帜,他转过身来说,“我们是尖刀班,尖刀班的荣誉,难道是哪几个人创造的吗?不是,它是我们集体创造的,少了一个人,这荣誉也创造不起来,杨崇茂差吗?他背着如此沉重的思想包袱,但他受影响了吗?他拖了我们集体的后腿了吗?安小五!安小五差了吗?他还是一个孩子啊!但他在工作中,哪里又表现了他是一个孩子呢?因此我认为,我们既然是‘尖刀班’集体,那我们就应当是集体五好战士。”姬季远把‘尖刀班’的旗帜交到了胡班头的手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安小五“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杨崇茂也是泪流满面。 两个班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胡班头的脸色忽阴忽晴地变化着。 突然,他站起身来,高举着旗帜说:“我们班就是集体五好战士,如果不批准的话,这个‘尖刀班’的旗帜,我就送回去,我们如果评不上集体五好战士,那我们就不配当‘尖刀班’。” 大家一声不发,默默地鼓着掌。 侯连长和付指导员听到这个结果,大吃一惊,他们把旗帜交到了胡伟的手中,“这你先拿回去,这是全场总结大会上颁发的,开什么玩笑。我们去场部请求。” 场部为了这件事,下午特地召开了党委会,党委会一致通过了,二连三班,全班五好的要求。当然,侯连长、付指导员并没有把,胡伟威胁的话报上去。当然,在会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赵场长。在夏锄中,最承受压力的无疑是他,但是最替他使劲,最替他拼命的是二连三班啊!他力主批准二连三班,全班五好,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通过。 消息传来,二连三班沸腾了,很多人热泪盈眶,很多人去拥抱了姬季远,而胡班头和张班副却想,“这个传宗接代的问题,应当已成攻了一半了吧。” 明天,接到的命令是要去平顶山,大家都整理着行装。姬季远则把采集的中药材,收集到一个麻袋里,扎好口,送到农场后勤处,请帮忙捎回四六九。 阿毛天天惦记着他的海东青,寄养在炊事班里呢,它好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