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仓央嘉措的格桑花 (第1/2页)
一夜无梦,苏一一睡得很踏实,只是天刚蒙蒙亮,潘影便过来喊她,“苏姐。” 她眼睛还没睁开就看见,潘影闯进她的帐篷里,神情着急,“苏姐,萧晓高原反应好像很严重。” 她就光穿上个大衣,跟潘影跑到萧晓得帐篷里,只见她脸色发白,嘴唇似乎有些发紫,一群人围着她发乱。 她先镇定下来,不能自乱阵脚,“小王,你去叫醒导游。” “潘影,你把氧气袋拿过来,先给她吸点氧。” 导游匆匆赶过来,问道,“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这样了?” “昨天她觉得吃得很饱,又睡不着,就围着帐篷跑了好几圈。”有人说道。 导游听了后,“我是怎么说的,入藏时,动作、脚步一定要放轻和放慢。” “冬天的西藏既冷、空气含量又只有平地的百分之六十,所以高原反应会更剧烈。” 咳咳……萧晓吸了会氧,好像缓了过来,但还是蛮虚弱,“对不起,给你们添乱了。” “萧晓,下次万万不可剧烈运动了。”苏一一说道。 萧晓点点头,“我记住了。” “今天你先在帐篷休息吧,等好些了,给我们打电话。” “苏姐,今天我们去哪啊?”潘影问。 “听导游的安排。” 冬天高原的日出特别的晚,八点多天才亮了点,导游安排九点后集合出发,于是他们有些男生回去睡个回笼觉,而女生大多是去梳妆打扮去了,毕竟女为悦己者容嘛。 他们离布达拉宫很近,虽然她昨天去拜访了,可是导游还是先来到这个最著名的地方,她看着布达拉宫上面的蓝天,是一气呵成的蓝。 导游介绍道,“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又盖着海拔3700多米的布达拉山上。” 红宫四层高,里面存放着历代**的法体灵塔,都已纯金包裹,闪闪发光。 “一一,你昨天来祈的什么愿?”李思思过来与她并排。 她莞尔一笑,“不过是求了个平安符,希望家人平安。” 因为藏族人深信,在佛像面前祈愿,就直接等同于向佛祖祈愿,而且只要够虔诚,就一定会实现。 于是,刚要同李思思出去,一位小憎模样的人过来,双手合十,“女施主,话虽这样讲,这里面可是有缘由的。” 她停顿住,“莫非有什么故事?” 她和李思思同坐在佛垫上,安静地又充满好奇地听这个小憎讲着久远的故事。 小憎的声音,有这不同于这个年纪的成熟,稳重。 “3岁那年,仓央嘉措被定为五世喇嘛的转世灵童,冥冥之中他的命运,已发生了改变,就在1697年的秋天,仓央嘉措那时14岁,是门巴族少年,他不得不远离了他的家乡,和他喜欢的姑娘,到布达拉宫去修行。 前路漫漫,路途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他要与他的青梅竹马,仁增旺姆永别了,枯黄的秋叶飘落,像是离别早有预见,他在树梢上,为她挂上祈求平安与福祉的经幡,他把他的魂,系在上面了。一步一回头,充满了不舍,而那个姑娘仁增旺姆,只能看着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远,她心里铭记着他临行前的一句诺言:“等着我,我们会相见的。” 年复一年,布达拉宫红色屋顶平台上,已是普惠罗桑仁钦的仓央嘉措,眼光越过一座座灵塔金顶,眺望着他遥远的故乡,想念着他心中的姑娘,为伊消得人憔悴。隔着千重山万重水的故乡,仁增旺姆也在日夜思念着他,她天天跑去那挂着经幡的树下,眺望着天边的布达拉宫。 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他再也无法抑制思念,偷偷派亲信来到家乡,暗中约见了仁增旺姆,捎来他的口信。仁增旺姆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飞到她的爱人身边。他们在布达拉宫重逢,他是高高在上的活佛,而她是万千膜拜信徒中的一个。她穿过那些膜拜的头顶,看着他,眼神纠葛,再也无法分离。 仓央嘉措写道: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