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俗取经记 (第1/2页)
少年和尚三俗摸了摸瓦光锃亮的脑袋,擦掉还略显稚嫩的面庞上的汗水,他踮起脚尖遥望灵山圣境,不禁双眼放光。 讲道理,自打当了行脚僧,他与师父走南行北,徐徐七八年有余,每次听师父说起灵山大雷音寺,佛门圣地,他就神往不已。 如今,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和师父跋山涉水,到了灵山脚下。 但见,灵峰疏杰,叠嶂清佳,仙岳顶巅摩碧汉。 师父说过,灵山是西天极乐,形势压天,可了不得。三俗这一看,深以为然。 元气流通天地远,威风飞彻满台花。 远听有瑶瑶钟磬声,近闻明朗诵经涛。 三俗和师父走到山脚,整理衣装,然后三步一叩首,往那山巅缓缓前进,形容十分虔诚。 途中,三俗看到青松之下有优婆讲经,翠柏之间有罗汉穿行,祥和宁静,宝光处处,引来白鹤落地,青鸾驻足,玄猴献果,寿鹿衔花,一派融融恰恰。 三俗忍不住感慨,果然是极乐世界,人人面带笑容,幸福康乐。 见过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幽鸟和奇花,路过一个个回峦和古道,三俗和师父终于到了雷音宝刹前。 正是清虚灵秀地,庄严大觉佛家风。 三俗有些紧张,扯了扯师父的衣角,低声问道:“师父,我的法号三俗,是不是太磕碜了点,万一被佛祖笑话了怎么办?” 三俗的师父唤作了尘,须发花白,眉毛垂耳,闻言,捋须呵呵笑道:“俗,从人从谷。凡人皆有三俗,人之常情,为师特意给你起名三俗,是有深意的,这叫接地气,懂么?” 三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想了想,忍不住撅着小嘴道:“可是,上次咱们在舍卫国赵家,你不是大谈做人要高大上么?哄得赵家长者喜笑颜开,送了你好多金叶子。” 了尘和尚差点扯断了一个胡须,急忙竖起手指,嘘了一声,心说这个小糊涂蛋,怎么这么死心眼呢,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就乱说话。 咳嗽一声道:“那叫入乡随俗。赵家是名门望族,灵山的比丘圣僧曾下山到他家里诵经,使他家祖宅遍地佛光,可不是高大上?” 三俗哦了一声,知道自己说不过师父,便没了下文。 尼者迎了出来,问起来意。 了尘和尚立刻挺直身板,神情严肃地道:“贫僧了尘,自东土大唐而来,携弟子到灵山问佛求经,普度众生。” 尼者点头,面无表情地道:“请随我来。” 然后,了尘和尚和弟子三俗,走进宝刹,很快见到了阿傩和迦叶。 了尘和尚毕恭毕敬。 三俗听师父说起过,阿傩和迦叶是如来佛祖身边的高级侍者,掌管灵山珍楼宝阁,无数经文佛典。 阿傩看了看了尘和尚,奇道:“你真是从东土大唐而来?” 了尘和尚答道:“弟子乘大船度大洋,方才到西牛贺洲,后周游列国,跋千山涉万水,方才抵达灵山。” 点了点三俗,“这位是我在西牛贺洲救下的孤儿,与我佛有缘,收为弟子。” 三俗见到阿傩看向自己,心中涌现莫大的自豪,腼腆而乖巧地笑了笑。 阿傩与迦叶对视一眼,阿傩道:“我佛造经无数,普度众生,我见你师徒二人万里迢迢而来,诚心可鉴,与我佛有缘,许你千步之外听讲一日。” 千步之外? 三俗一呆,他虽然不知道千步到底是多远,但直觉告诉他,可能啥也听不到。 三俗想起,上次师父爬到一户人家的墙头上,偷看新婚小俩口洞房时,伸长脖子侧耳倾听了半天,十分抱怨那个小娘子嗓门太小,听不到她的呻吟声。 果然。 了尘和尚脸色难看起来,叩首道:“弟子诚心而来。” 阿傩和迦叶无动于衷。 了尘和尚眨了眨眼,忽然明白了什么,从袖口里掏出一片金叶子,奉上,道:“弟子诚心向佛,愿两位尊者成全。” 阿傩和迦叶笑了。 阿傩收了金叶子,道:“白手传经济世,后人当饿死矣!我佛曾说过,佛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过去,比丘圣僧下山,在舍卫国赵家,诵经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无量功德,却只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之后,我佛教训比丘圣僧,把佛经卖得忒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闻言,了尘和尚神色一变,咬了咬牙,再次掏出一片金叶子。 阿傩笑道:“许你近前百步听讲。” 了尘和尚想吐血,把手伸进裤裆,折腾半响,才掏出一片金叶子,奉上去。 阿傩玩转三片金叶子,喜悦道:“许你近前三十步听讲,附赠宝光袈裟一件。” 了尘和尚大喜。 次日,恰值孟秋望日。 三俗一早起来,见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手持幢幡宝盖,异宝鲜花,摆列灵山仙境,美不胜收。 三俗看得目眩神迷,恍惚间,忽然明白为什么师父非要敢在这天前登上灵山了。 如来佛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