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玉碟记——勘破古今悬疑_第三十二章、旧地寻仇(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旧地寻仇(2) (第2/2页)

往它身上踢去,却不料怪兽发了狂,忍住疼张大嘴巴,一口咬住了他的鞋尖。利爪横探,将他小腿裤管一下撕破,腿肚子上被划出数道深深的血痕,鲜血随即涌出。男子无法将它甩脱,忙把伞一扔,收回脚,双手伸出,向下一压,一手掐住怪兽的背脊,一手掐住怪兽的脖颈,将对方从脚尖扯脱,死死的摁在地上。

    怪兽虽小,劲却很大,身子也灵活,拼命挣扎,眼看又要挣脱。男子左手手腕急速向上一拱,五指仍点在怪兽背上,掌心已变成中空。从他袖口又滑出一道灵符落入掌中,他手掌再往下一按,符箓被紧贴在怪兽身上,一丝青烟冒起,对方终于无法动弹。

    男子制伏怪兽,松了口气,在地上坐了好一会儿。他一边歇息,一边回味刚才的打斗,对自己的进步不无欣喜。半晌过后,才挺了挺腰,站直身体。他走到一边将刚才抛下的油布伞拾起,发现中间那棵大树的一侧竟有一个半人高的树洞。这个树洞似乎让他想起些什么。

    他在洞口沉思片刻,试探着伸头进去看了看,发现树洞中又有一条秘道,蜿蜒而下,同样看不到尽头。这个地方,到底还有多少难为人知的秘密?

    但男子并不畏惧,沉吟了一下,转身拎起伏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怪兽,然后走了进去,顺着秘道继续摸索前行。

    树里的这条秘道,跟先前进入这个空间的那段路略有不同,除了黑暗阴冷之外,寂静无声。路径也不长,男子走出一段后,就感觉如同从冬季走进了春季。冷风停了,四周变得温暖湿润。然后整个地方像天逐渐亮了一样,雾气蒙蒙,云蒸霞蔚。

    男子观察了下周围的环境,像是在一座断涧之上,隐隐听到水声。而雾气正是从断涧中涌出。稀薄之处,偶尔能看到嶙嶙的岩石银光烁。他摸索着朝水声处走去,雾气时淡时浓。走着走着,他觉得不对劲。水声一直在耳边响起,可为何一直寻找不到?算算时间,他应该已经走出很长距离,可周围的景像却没什么变化。

    男子停下脚步,想了想后,灵光乍现。他似有所悟,伏下身子,趴在地上一看。果然!只见紧贴地面约十公分高的一层空间,没有被雾气笼罩!

    他趴在地上才看清楚,刚才走过的路上,在坎、离、乾三个位上各有两块相距数寸的岩石,而在坤位、兑位之上只有一块,且大半埋在土里,仅露出石尖;在艮、震、巽位上,则看到几株小树的树根。他顿时明白了:这就是古代术数中的奇门遁甲之术。别看他刚才走了半天,其实不过是在一条短短的路径上兜圈子。

    男子心中暗骂了一声,后悔当初没学好此术。他索性趴在地上也不起来,盘算着怎么走出去。想来想去,想起《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装神一节书中,讲到的缩地之术。尽管这一遁术他并不会,但其中道理却是明白的。小说中的缩地之术,其实就是一种巧妙行走的步伐。这种步伐是从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中演绎出的。

    好在他当年尽管极不情愿,仍算修习过《河图洛书》。虽无大成就,也有小收益。

    这本书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星象的演算中,以北极星为定位之星,以北斗星斗柄指向的九个方位上最明亮一颗为标志。这就是一般术数中常说的“九宫”。而“奇门遁甲”正是以此九宫为基石,奇数一三七九为阳,偶数二四六八为阴,五居中宫。

    北斗七星在天上可以辨方位,在地上也可以指出路。七星之中,前四颗称为“斗魁”,后三颗称为“斗柄”。从头至尾的顺序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人们一望便知。但离开阳星不远处,还有一颗“辅星”,rou眼很难见到。《洛书》中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所以这颗辅星的星位,就是从迷阵中脱困的关键。

    男子反复推敲了一下原理。准备好后,站起身来,闭上眼睛,迈开步子,踩着星位,不断旋转着身体向前移动。他心中默算着“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只因地球自转,北斗七星每天也在围绕北天极做圆周运动。这一身法,便暗合了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

    不多时,男子的身形移出一里之外,数次转到开阳辅星之位。他感觉到脚下微湿,睁眼一看,不由大喜。身边迷雾尽失,眼前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似深秋之后,金黄满地,层林尽染,辉煌中透着足够的威严。这里没有肃刹之气,让人的身心感到祥和。

    男子突然听到树林中有响动,定睛看去。

    这一看,却十足吓了一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