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7章 大婚(上) (第1/2页)
镇南将军即将大婚的消息传得很快,短短几天就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将军府的文官武将喜笑颜开,个个帮忙张罗,前来贺喜的官吏和名流士绅络绎不绝。 王旭起初都亲自陪着笑脸接待,但来的人越来越多,他真是有些顶不住。 脸都顶抽筋,拿什么去顶。 他没有办法,赶紧命人放出风声,说是赶去荆北执行公务,将军府后院闭门谢客。 可惜……他还是失算了。 他没有深刻体会到圣眷正隆、镇南将军、荆南都督、洮阳侯、出身豪门这串头衔的威力。 前来贺喜的大军确实放过将军府,但可以浩浩荡荡地冲向王家外府,他们声势浩大,前赴后继,踏平了门槛,磨掉了大门的红漆。 府邸容不下? 小事! 排队!排成一条长龙! 日晒雨淋? 小事! 大家都身体强健!区区风雨有什么影响! 这个时代的权力,威力太过可怕。 徐淑被吓得不轻,赶紧命人在门外张贴告示。 “家中场地有限,谢绝贺礼,不予还礼,一句恭贺足矣。”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贺喜大军立时更改贺文。 “登门拜访,空手不宜,聊表情义,绝非贺礼。” 这等攻势着实凶悍,府邸彻底宣告失守。 徐淑迫于无奈,一面召集将军府文武帮忙接待,一面调兵维持秩序,避免发生踩踏。 婚宴的请柬也接连不断地快马送出,足足分成三拨人写。 一拨是以王皓和王谚为首,负责联络王家的门生故旧。 二拨是王旭亲笔,负责有恩情和交好的人,如曹cao、袁绍、袁术、孙坚、韩馥、皇甫嵩、朱儁、刘逸、荀彧等等。 三拨则是由田丰、郭嘉、桓阶、刘先、公仇称等心腹起草,负责荆南有名望的家族或个人,连荆北也盛情邀请不少。 这些信大多没什么意义,如曹cao他们远在洛阳,个个公务在身,根本不可能来,有些人甚至快马送信也要十余天,想来都赶不上,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一个如日中天的封疆大吏成婚,考虑的方方面面远超想象,不能来是一回事,不通知就是另一回事,想请的要请,不想请的,若有需要,还是必须请。 王旭折腾好几天,确定没有遗漏,这才打算北上南阳找羊续谈谈,没想对方已经收到请柬,还派人日夜兼程送来回信,表示会亲自参加婚宴,倒是省得他跑一趟。 半月时光匆匆而过。 婚礼如期而至。 按照这时候的礼法,娶妻要行三书六礼。 一是定亲的聘书,二是记录聘礼清单的礼书,三是迎娶时用的迎亲书。 六礼则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找媒人提亲。 问名是女方答应后,由媒人询问女方生辰八字,查看合不合。 纳吉是生辰八字合的情况下,男方送礼上门,告诉女方这个好消息。 纳征就是送聘礼。 请期则是男方去女方家通知迎娶日期。 最后是亲迎,也就是迎亲。 王旭和徐淑是指腹为婚,关系很特殊,经过多番商量,三书的礼节被留下,纳采、问名、纳吉和请期四礼则被废掉,只执行纳征和亲迎,也就是送聘礼和迎娶。 繁琐的礼仪令王旭焦头烂额,非常赞同删减,本想连聘礼都省掉,但遭到全家上下强烈反对,说这个不能省。 王旭没办法跟他们争,只能在迎娶的头天准备好金银珠宝,亲自送到徐盛家里。 送往徐盛家也是无奈的选择,徐淑的父亲徐瑞统管王府大宅,自身常住王府,送到徐瑞那里就是西院送东院,传出去怕是要令人笑掉大牙。 事实上。 将军府文武仍旧在偷乐,特别是徐盛,笑得合不拢嘴。 别人不知道,他们可是非常清楚,王旭的俸禄和食邑全都贴补军队,穷得分文不剩,吃穿用度全靠徐淑开作坊赚钱。 简单点说就是徐淑出钱做聘礼,让王旭娶她,还不能对别人说。 众文武作为家臣跟随王旭送聘礼到徐盛家的时候,个个都强忍笑意,连徐盛自己也很尴尬,不由自主地瞥向坐在珠帘后方的徐淑。 “meimei?那……哥就真的收下?” “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