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卫夫人的趣事一箩筐 (第1/2页)
卫夫人(272-350)姓卫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晋时期的河东卫氏是一个著名的书法世家。卫夫人号和南,今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东晋时代著名女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师承钟繇,其书法精妙深得钟繇的精髓。钟繇可是书法史上一个真正的大家,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cao委以重任。钟繇篆书、隶书、真书、行书、草书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钟繇的书法理论,散见于有关书论内。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关于用笔方面的论述。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 卫夫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为楷书订定笔划顺序而闻名,其高徒之一就是“书圣”王羲之。卫夫人的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卫夫人自小受家族影响,成为一个书法高手。落实到具体到笔划上,卫夫人针对七种不同笔划的书写,提出七条标准,卫夫人对七种基本笔划的描述,形象生动,恰合关窍,实为初学书法者良好的入门途径。后来又成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没有卫夫人的启蒙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 《书法要录》说卫夫人的笔法出于钟繇,又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形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对她的书法有高度评价。 卫夫人心情高冷,但偶然会有一些幽默事件发生,十分传奇。下面给大家道来: 一.洗墨池 苏庄村东头有个十来亩大的泊池,叫卫夫人洗墨池。说的是卫夫人小时练习写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累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砚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被染成了黑色,后人就把这泊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二.吃墨 传说有一个卫夫人吃墨的故事。是说,卫夫人常常是边吃边看书,一次竟用馍把墨沾吃光了。等到学生王羲之来看她吃了饭没有,但见菜原封不动还在桌子上,砚中的墨且光了。卫夫人这才知道自己用馍把墨沾吃光了,两人不由的笑了。 三.山上下过墨汁雨 有年夏天,卫夫人习字,把周围山上的石头、树皮和能写的地方上几乎都写满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块、树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迹又混为一体变为黑水,这样就有了人们传说的“山上下过墨汁雨”的故事。 四.观音老母烙饼 一天,卫夫人心血来潮将自己化妆成成观音老母,白衣白裙眉心一点红痣,到集市去卖饼,卫夫人打饼和别人不一样,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