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文书传到清河县 (第2/2页)
这般的一个人物,一个如此这般的“打”虎好汉,作为本地州府父母官的自己,那岂不是脸上也光彩得很!岂不是说明,作为堂堂东平府的知府的我,对于治下百姓教化有方! 知府大人李彦,立刻吩咐东平府知府主簿梁中书,马上书写文书两份。 第一份文书,是向朝廷的上表文书。文书之中向朝廷奏明武二郎在景阳冈山坡上独自一人“打”死一只凶恶猛虎之事。在文书中,特别强调了武二郎敢于奋不顾身,报效朝廷,为国出力,为民除害,皆是深受朝廷及当地官府教化之功。如此之事,一是昭示皇上的隆恩,天朝的威武,另一方面是也彰显本地地方官府官员对于当地百姓的教化之功。 第二份文书,便就是这送往清河县县府衙门里的文书。此份文书之中,先是说明了清河县武家坡村里武二郎在景阳冈山坡上独自一人“打”死一只凶恶猛虎之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求清河县县府衙门,对武二郎“打”虎之事以及那“打虎”好汉武二郎,要在清河县里,进行大肆地表彰、宣传。 两份文书做好之后,知府大人李彦马上吩咐差役赶紧行动,分别送往京城与清河县府衙门两处。 两个差役带了文书,马上出发,各自分别送往京城与清河县。 且说前往清河县县府衙门传送文书的东平府差役,骑上一匹快马,带了文书,一路地奔跑,很快就来到清河县县府衙门。 东平府差役来到清河县县府衙门之时,清河县县府衙门里正在升堂站班。 清河县县府衙门,高大气派,充满着威严。
清河县县府衙门的门口朝南,一个四方四正的院子,占地有二十多亩的地方。 在县府衙门的门前,台阶的下面,左右两边,各有一座高大的青色石狮,张牙舞爪,做仰天长啸之状,再往外,两边又各是一根粗大的拴马庄。 县府衙门的台阶之上,是大门。大门宽阔,有三间房子的宽度。 宽大的门口之中,分左右两侧,是分开着的两扇大门,大门宽大厚重,涂着厚厚的朱漆。 在宽阔大门门廊的上面,有一横匾,上面写着五个大字:“清河县县衙”,字体苍劲有力,龙飞凤舞。 东平府差役在县府衙门的门前下得马来,把马在左边的一根拴马庄上拴好,然后,拾步上台阶。 县府衙门前台阶,从底到顶,总共有七级台阶,每级台阶的高度,都有半尺来高。 进得大门,走入到里面,迎面先是一块大大的影壁墙。 在这块大大的影壁墙上面,雕画着一个大大的形似麒麟一般的一种叫做“犭贪”的动物的画像。 绕过影壁墙,便就进入了县府衙门里面的院子里。 院子中间,是一条宽阔的青石铺就的甬道,直通到县府衙门的大堂。 整个县府衙门,从总体上分成了三大块区域。 院子最前面一块区域,宽阔的甬路两边院子两侧,是纵向的两排房子,各有十几多间,是县府衙门里公差们住宿的堂馆以及差役们个人办公的皂房。 在甬路的进入到大堂的尽梢的地方,还有两座半间的房子,右侧的半间,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来击鼓鸣冤之用;在左侧的半间,立有两块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更是增加了这县衙的威严。 中间一块区域,是一幢高大房子,大门位于中间,这便就是县府衙门的大堂,是县府衙门里每天集中站班办公与升堂审案的地方。 最里面的区域,是内堂,又分为左、右两半部分。右侧的部分,又是十几间的房子,是知县大人以及县府里的县丞(或是主簿)、县尉(或是都头)等一些官员们进行事务会商地方,也就是县府衙门二堂、三堂。右侧的部分,用一堵墙单独地隔出了一个院子,里面也有不少的房子,这便是羁押人犯的监牢之所。 东平府差役走进了院子之中,沿着中间的宽阔甬道,一路快走,直奔到大堂。 清河县县府衙门的大堂空间很大。 进入大堂的大门,正对面最里面墙上的高处,高挂着那块长方形牌匾,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四个大字:“明镜高悬”。 在牌匾下面,靠近里墙地方,有一高台。高台之上,靠近外沿地方,放着一张长长的檀香木文案。这张长长檀香木文案之上,摆放文房四宝,知县大印,一个大大的惊堂木,还有四个签筒。四个签筒,一字横排,签筒的上面,依着顺序,各自分别写着:“执”“法”“严”“明”不同的四个字,不同签筒中的签头上,涂着不同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分别是绿,白、黑、红四种颜色。 在这张长长檀香木文案后面正中央的黄花梨木椅子之上,端坐着的正是清河县知县胡天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