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成事在天,天在我 (第1/2页)
战事绵延,峰火连天。 尽管曹军新败,但毕竟人多,且有诸多名将维持局面,因此尽管一战之下,关羽军队的新式装备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但是毕竟人数不及对方多,且这些荆州部众在战斗上不及曹军勇猛,于是双方打了个旗鼓相当,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战场上的一个僵持状态还是确立了。 关羽分遣部下结营于一个小县城四周,阻塞要道遍栽鹿角,而曹军亦是连营座座,壕沟深挖,箭楼一座接着一座,尽管关羽的士卒穿的铠甲更结实些,但要说完全能防护任何刀枪箭支,那肯定是不现实,铠甲的每个甲叶子还有缝隙呢,再说头盔也只是普通的头盔,因此敌军的箭楼也是相当的威胁。 一连数日,双方你攻我夺,大小的攻防战斗打过了数十场了,双方始终未能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二爷连日来寻求破敌之计,但苦无良策。 攻城用的襄阳炮投石车也用过了,但仗着对方人多,资源也丰富,烧毁对方的前方营寨后,对方还可以再来,再建,而实际上荆州兵手里的石油也是有限的,远路运来,还要留着攻襄樊呢! 已经到了六七月份,天气炎热,白日里烈日似火,几乎要把人烤着,到了晚上虫鸣不断,一股湿热的气息往上反,荆襄这地方是有了名的大火炉,白天没有精神晚上更难安寝,在这个时节别说打仗,普通人想站直了不打晃,已经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 但即便这样,该面对的仍然要面对,大敌在前,再难的事儿也得挺住。为了鼓舞三军的士气,防止敌军偷袭,每天关二爷带着相关人等,该巡视的巡视,鼓励将士们,对他们说大胜仗就在眼前了,这些不用谋士提醒,二爷自然知道怎么办。 仲夏之夜,关羽带人巡视了一圈,确定没有问题后,最后才回到了江辰的营寨中。 “士元!”关羽张口就问,“提水的情况如何了?” “提水车已经全部开始开始运转,”江辰刚从堰塞湖那边过来,他刚把沾了一身汗臭的衣服换好,向关羽报告道,“二爷我尽最大力了,水面也确实在上升,但是,进度缓慢呐,照这速度,我想至少还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咱们要的效果,只有盼天下雨一条了。” “唉!”关羽皱眉摇头叹气。 正如赤壁之战时周瑜盼着东南风一样,二爷盼雨的心情也一样,但往往人们盼什么偏偏不来什么。今年好像是一个干旱之年,堰塞湖的水位,虽然由江辰带着人制造了引水车,日夜从江边提水,但进程实在的缓慢。 最近二爷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抬头看看苍天,祈求天降大雨,好把蓄水池堰塞湖给灌满,这是最后的绝招了。关羽和江辰两个人对这件事情都是很保密的,两人最初谋划的时候,是凭对去年同期的雨水量的经验,认为今年也差不多吧?哪知道今年是大旱之年,都到了七月了还未下过一场大雨呢!这里是南方,这种情况也太少见了。 “唉!谋事在人,万事在天啊!” 关羽又叹了声气,江辰这才注意到二爷最近嘴唇上全都起了无数的大水泡,这是心火上涌的表现啊,你们何尝见过心骄气傲的关二爷有这种接连叹气的样子过?江辰这才意识到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人,也有像常人般着急和发愁的时候。 战事陷入僵局,不攻破对面的十万曹兵,不攻下襄樊城来,那就永远无法迈出兵进中原的步伐,自己也着急,可是并无太好的良策,除了耐心等着变数的发生:等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佳的良策。 “也不是没有喜讯,二爷,”江辰安慰关羽说道,“据线报,上庸的法孝直已经带着黄忠和赵云,向宛城进发,他们带的队伍兵力强大,若取了宛城,势必和我军造成合围之势,到了时候,说不定一战可成,眼下的困局就解了呢!” “嗯,这是个好消息,”关羽脸上这才有点笑容,说,“但毕竟他们这一路军算是我军的远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若把眼前战争的赌注全押在他们身上,那也显得俺关某太无能了吧?” “此外襄樊城里也已经被关平和廖化团团围住,时间久了这城自然就破了,”江辰再加一针安慰剂道,“乐观的估计他们支撑不了三到五个月。” “唔,呵呵……”关羽苦笑,“我要偷偷告诉你一件事情,士元你听了后切勿外传,我们的粮草乐观的估计,也恐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