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话不投机 (第1/2页)
上午九点不到,巴车已将金秋团送到了罗马市区西北角的一条街道上。 这条街道距梵蒂冈博物馆的直线距离不到二百米,车辆不能再往前走了。 于是,导游小罗就请旅游团全体成员下车,步行到了梵蒂冈博物馆。 走到跟前一看,嗬嗬,只见博物馆大门口人山人海,一条等待参观的队伍,在进口处排出的长龙,至少有上千人! 另外还有一条也是等待参观的队伍,大概只有百人。 “各位朋友,你们先去排队。我去买票后,马上送给你们。记住,大家千万不要去排那个人少的队伍,因为那个里是提前预约的进口。没有提前预约,门卫是不让进的!还有,大家排队的时候,可以同时参观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观。圣彼得大教堂里面呢,今天我们就不进去了。” 导游小罗向大家交代后,便独自往售票处去了。 金秋团成员按照小罗的交代,马上蜂拥向前,有序地排在了那个上千人的队伍后面。 趁着排队的功夫,金秋团成员开始打量近在咫尺的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以及罗马教皇的宫廷建筑。 站在弯弯曲曲的队伍后面,放眼向右面望去,可见一个用黄色大理石砌就的宏伟建筑! 整座建筑约有二十米高,完全是典型的世纪教堂风格。 高大建筑的正面,也就是梵蒂冈博物馆的正门,是用高大的圆形立柱支撑起来的大门廊。 门廊连接的主体建筑,下面约有五层楼高; 在五层高的建筑物上面,正是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 巨大拱形屋顶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小的拱形屋顶,其规模,仅仅相当于主体屋顶的五分之一。 听前排队伍的国游客说,整座博物馆是按照长方形的“回”字来设计的。 如果游客顺着“回”字形通道进行参观,至少要花六个小时! 听着他们的议论,丽萍心里不觉暗暗担忧: 如果真花那么多时候,旅游团今天还能离开罗马吗? 不过,金秋团成员这会都在参观博物馆和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等建筑的外景,好象谁也没心思顾及参观博物馆要花多少时间。 丽萍见没人担心参观时间的问题,便无声地排在参观队伍的后面,继续参观博物馆的外貌。 丽萍发现,连接博物馆“回”字形建筑的南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世纪建筑。 听前面的国游客议论,说那里就是梵蒂冈城国的“央政府”,也就是教皇的皇宫! 顺着皇宫再往南看,导游小罗先前介绍的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便赫然映入了丽萍的眼帘! 圣彼得广场是一个椭圆形的广场,长50米,宽250米; 地面全部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广场的两侧,全部用半圆形的大理石圆廊环抱。 大理石圆廊共有百根左右的圆柱,另有一百多根方柱,分别排成四列,形成了条走廊。 在广场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米多高的大理石雕像。 那些雕像,都是罗马天主教历史上著名的殉道者: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广场的央,还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 碑尖上有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上面钉着耶稣。 在广场的两侧,一边还有一个水花飞溅的美丽喷泉。 可以说,整个圣彼得广场,造型和谐,气势恢宏! 在紧邻圣彼得广场的西北侧,矗立着另一座公元五世纪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的正面,有一条宽敞的门廊。 门廊也是用十二根巨型的大理石圆柱支撑起来的。 在门廊的上方,耸立着十几尊殉道者魁伟的雕像。 魁伟雕像的后面,便是整座建筑的心位置了。 在建筑物正心的位置,建有一个硕大的球状屋顶; 球状屋顶的上方,建有一座小小的塔楼; 而在塔楼的上面呢,又耸立着一个锥形的圆柱体。 这一系列的立体建筑,构成了圣彼得大教堂最具标志性的特色。 金秋团成员们一边排队,一边“啧啧“不停地观赏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外景。 当他们跟随参观的队伍,向前行进了将近二百米时,导游小罗拿着参观券赶来了。 小罗给每位成员发了一张参观券,然后告诉大家说: “各位朋友,梵蒂冈博物馆的参观券是连票,凭这张参观券,可以参观里面所有的展馆。每张票价是15欧元。 金秋团成员听后,好几个人感叹说: “这么美丽的建筑和风景,门票才15欧元?便宜呀,真是太便宜了!” 在参观的队伍后面又行进了十分钟左右,金秋团终于到达了梵蒂冈博物馆的进口处。 十分有趣的是,在博物馆进口处,可以直接看见与进口相毗邻的梵蒂冈教皇宫廷大门。 在宫廷大门口,有几名站岗的卫兵。 卫兵的穿着,完全保持着世纪罗马卫队的装束: 头上戴一顶凤头状银色钢盔; 钢盔顶上镶着厚厚的、鲜艳的大红缨! 卫兵的身上,穿的是高级面料制作的军装,军装按人体比例,染成红、黄、蓝段色彩。 每个卫兵的脖子上,都围着一个圆圆的、毛茸茸的、银灰色的护领。 护领看上去象是用狐狸尾巴制成了。 每个卫兵的上,紧紧抓握着一根两米长的长矛——那也是世纪罗马士兵使用的武器。 宫廷门口的卫兵们,一个个紧绷着脸,神色非常严肃,正在毕恭毕敬地忠于职守。 看着宫廷卫兵的装束和神态,参观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