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1919_第四十四章 不被重视的发行部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不被重视的发行部门 (第2/2页)

些不可思议。

    时间让丹尼尔来不及多想,他向查理道别,就连忙登上多诺万接他的车。

    在车上丹尼尔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你说朱塞佩和托马斯是不是都不怎么重视发行业务?”丹尼尔问多诺万。

    “也不是那样,”多诺万扭过头看丹尼尔一眼,继续道,“托马斯主要负责的是制片业务,朱塞佩自从《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在明面上就退出了罗西影业,现在罗西家族电影的发行业务就由查理总负责,不然他也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的内幕!”

    “还好我今天来过,不然还不知道整个公司会有这么大漏洞!”丹尼尔喃喃自语。

    “你是杞人忧天了,罗西影院还在扩大,有这么庞大的连锁影院,即使其他公司的影院全都拒绝放映罗西公司的影片,那么公司拍摄的电影成本依旧可以收回来,再向欧洲、亚洲、南美发行,肯定能获得利润!”多诺万无所谓的说道。

    “克里西托叔叔,我问你,你说如果联邦法院认定我们这样的垂直经营系统属于类似于洛克菲勒标准石油那样的垄断组织,直接将罗西影业拆分成三份——制片、发行、放映。我们必须要么卖掉影院,要么肢解整个院线系统,这时候你说怎么办?”[1]

    “按照《谢尔曼法》原则,当前我们跟派拉蒙、环球、福克斯几家公司无疑都是违法的。”丹尼尔开始引用《谢尔曼法》的条款,“任何通过形成托拉斯或其他联合体以扼制自由竞争的协议都属于违法,联邦政府可以肢解以爱迪生为首的九大公司联盟,自然就能让我们失去影院!”

    多诺万沉默了。

    “其实朱塞佩早就想过《谢尔曼法》的事情,我们让派拉蒙等公司做大也是为了防止联邦政府的饭垄断调查,只是没有从你这个方面着想,这样看来,我们同派拉蒙倒是同病相怜了……”多诺万苦笑。

    “必须赶紧跟朱塞佩商量,真不行他亲自出任发行部经理!”丹尼尔有些气急败坏,他光看罗西公司每部影片庞大的票房收入,没有想过自己家电影公司在发行这方面做得这么让人不放心……

    “其实吧……我感觉住关键的还是电影的质量,这一点只要不丢,罗西影业哪怕失去影院也能长久屹立不倒。”末了多诺万发表自己观点。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质量的好坏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时候甚至评论家和观众的口味完全不一样。就拿斯特劳亨先生来说,我敢肯定,《贪婪》肯定能得到很多评论家的首肯,但是观众买不买账我还真不确定!”丹尼尔又叹了一口气,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

    他要去圣莫妮卡,凯亚正在学习声乐。丹尼尔觉得这时候作为男友,他有必要陪在凯亚身边。

    [1]历史上联邦政府司法部门其实从1921年就开始展开对于以派拉蒙为首的好莱坞大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但是每次都或多或少受到白宫的干扰。尤其是罗斯福,几乎在他一手庇护下八达公司的盈利额到1945年达到惊人的8000万美元——这还只是在美国国内,在这一年,好莱坞在英国一个国家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000万美元……

    美国政府力图将好莱坞电影推向全世界,然后借此传播美国核心思想、价值观。但是这样的情况伴随罗斯福离世、二战结束而发生改变。1946年1月,对好莱坞制片厂托拉斯经营的指控才再次开庭,最终判决是八大公司妨碍自由竞争的罪名成立,但是大制片依旧可以保留对放映也控制,只有两家具有竞争关系的放映网络寻求合并时才被视为违法……独立制片商和司法部门对于这个裁决显然不满,他们在1948年将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之前是在纽约地区法院)。公诉人汤姆·克拉克成为大制片厂制度的掘墓人,他指出全国92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只有四个城市的放映网络不是掌握在大制片厂之下;另外,在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城市,根本不存在独立于垂直垄断系统之外的放映商!这两个指控是一针见血的。最终最高法院做出裁决,以派拉蒙为代表的好莱坞大制片厂“虽然没有恶意垄断的主管意图,但却造成了扼制自由竞争的客观效果”,因此制片厂必须出售自己拥有的影院网络,同时还废止了实行多年的“成批订片”、“盲目订片”制度。这就是著名的“派拉蒙判决”。

    但是事实证明,“派拉蒙判决”的执行情况与最高法院的初衷相去甚远。直到1959年,主要制片商依然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影院……但是好莱坞在二战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阿飞个人认为这个衰落最主要的原因一定不是因为“派拉蒙判决”。数据表明,1952年美国的观影人数只有1945年的一半,而到这个时候,全美已经有一半的家庭拥有电视机……

    至于美国观影人数为什么在战时还能年年提升、为什么“派拉蒙判决”的执行效果这么差等等诸多问题,以后在恰当的时候再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