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灵魂歌王 (第1/2页)
时间来到1991年2月9号,这一天,刊登在《纽约时报》的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引起了在M国数千万华人的强烈共鸣。 文章是一个在纽约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的人撰写的,此人虽然不是职业音乐评论人,但是在业界名气可是不小,可以和几位资深音乐从业人员媲美了。此人尤以文笔华美优雅、简洁儒雅著称,钟爱华夏古文,也是许多M国人最喜欢的华语音乐评论家。 而当这一次他的文章又出现在大众面前之时,人们心中不禁去想,是谁又走了大运,被这位大才看中了?要知道他可是从来不会因为金钱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他喜欢的音乐绝对力挺到底,不喜欢的就是给多少钱也不会为其撰写评论文章。故人们对于他的评论,也是非常在意,毕竟含金量实打实的摆在那里。 翻开最新一期的《纽约时报》音乐专栏,头版头条上赫然印着四个汉字—“另寻沧海”。 对这位大才有了解的人一看之下俱都兴奋起来,说起来此人有一个特别的嗜好,那就是如果碰上了心仪的音乐,绝对会用最优美的古华夏语来表达心中所想,而有此殊荣的歌曲在整个M国音乐史上不超十指之数,难道这次又会诞生一首传世经典?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那些对华夏文化涉猎颇深的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而那些对华夏文化知之甚少的人也是对照着一旁的英文翻译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虽然他们不懂那些方块字的美,但不代表他们不懂音乐的美。 开篇没有过多的介绍,而是直入主题,将歌词献给了大家,而一看这歌词,那些钟情于华夏文化的人们都不禁拍案惊奇,此曲此词,大才! “今日偶得一曲,听完久久不能平息,妄图撰写歌词,怎奈难知如阴大师所做实非笔者力所能及,故将其完整放出,与君共享。另寻沧海,作曲者,雷啸,作词者,雷啸,填词者,难知如阴。” “已闻卿,诸事安康。 遇良君,不久婚嫁。 已闻卿,得偿所愿。 料得是,君识卿望。 旧日知己,何故张皇? 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客有不速,实非所想。 避之不得,遑论相抗。 异日偶遇,识得依稀颜。 再无所求,涕零而泪下。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然。 光阴常无踪,词穷不敢道荏苒。 欢笑仍如昨,今却孤影忆花繁。 彼时初执手,夏雾郁郁湿衣衫。 自缚旧念中,诧喜荣光永不黯。 客有不速,实非所想。 避之不得,遑论相抗。 异日偶遇,识得依稀颜。 再无所求,涕零而泪下。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然。 无可与之相提,切莫忧心同挂念。 糊涂遗恨难免,白璧微瑕方可恋。 此中酸甜苦咸,世上谁人堪相言? 毋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 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然。” “全部听完雷啸这一张全新大碟,笔者心中宛若丢了什么宝贵的东西一般,怅然若失。如果人有灵魂,那么此张专辑就是洗涤灵魂的良药,更是深入灵魂的痛楚。雷啸,一个来自东方的神奇小子,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大都是‘哦,神奇的魔术师’或者‘那是个不错的魔法小子’,即使是他的上一张专辑《震撼》,一经问世也是褒贬不一,许多人对于这种音乐还是抱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然而,就在上一张纯音乐专辑还没有彻底失去市场之时,仅仅一个月之后,雷啸带着他的全新专辑《爱》气势汹汹地再次杀了出来!而这一张《爱》,笔者听了之后,竟是找不到任何可以形容的语言,只是觉得心中的万千思绪,俱都被雷啸唱了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一张讲述爱情的史诗级的专辑,没错,请允许我使用这样一个伟大的词汇,因为没有听过它的人,永远不知道它有多么的迷人,永远不知道它会如何将你埋藏在心底已久的那些记忆慢慢浮出在你的眼前。” “第一首歌,《ItIsYou》,就是你。在茫茫人海中,你是否会在某一瞬间,对某一个人产生这样的念头:就是你,你就是我爱的人!爱,让我知道,就是你。 从你看我的眼神中,我发现了一些东西。最后我明白了一切,你是我心灵的归属,你是我一直所要寻找的人,是你,我一直都爱的人。 清新的曲调,温馨的歌词,写出了初恋的甜蜜和得偿所愿的欢喜。” “第二首歌,《WhatAreWords》,何为诺言。已经决定了就是你,必然会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可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果就因为这样就不爱了,那当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