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刁民_第一百二十九章 豹爷要下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豹爷要下山 (第1/2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豹爷要下山

    随着两日后巡抚何鳌军令到来,闹事的各卫得到勉强可以接受的抚恤承诺后,先后散了。

    不是何鳌多体恤或者是慷慨,而是王道成给他说的很明白,再不将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卫所杂军遣散,连累中军指挥不说,甚至会导致第二次大惨败。

    而这些卫所掌事人也先后来赵期昌这里道谢、诉苦,有意将留在赵期昌这里的俘虏丢包袱,一堆伤员也不适合大冷天行军。

    赵期昌也舍不得这些伤员,手里攒下七百多伤员以及二百多不愿走,或离队投奔他而来的各卫丁壮。直接结果就是他的军粮消耗由每日暴涨为原来的三倍,药材消耗更是飞速。

    而这将近一千的人勉强能照顾自己,根本不能指望这些人作战。

    也导致捕倭军内部稍稍不满,毕竟这一千多人都是来白吃饭的,吃的不是赵期昌的,而是捕倭军的,吃的是他们的补给、以及将来会用得上的药材。

    这日是腊月二十八,赵期昌漫步在安置伤员的山顶后营,大锅熬煮着各类谷物豆类,煮着粥。军粮缺紧,不可能顿顿白米饭或面食,只能将备用充作马料的豆类拉上来参进来下肚。

    拿起汤勺搅了搅,粥还算粘稠,赵期昌缓缓点头:“这些弟兄休养的如何了”

    负责后营的王文泽跟在赵期昌身旁,扭头看一眼做工削制竹枪的伤兵人堆,眯着眼道:“前日没了十三人,昨日没了九人,不过也有十二人走了。”

    赵期昌露笑:“走了走了好,总比让咱赶走或被贼杀死好。”

    他就没指望冒风险养活这一千多人能获得这些人的效力,都是一个个的活人,人人都有家庭羁绊。最后能有十分之一,百余人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做事情,那就回本了。

    各卫掌事人不傻,这是农业社会,社会的根基单位是人,人就是财富。七百多伤员自己运回去,也不见得能养好一半。留在赵期昌这里,养活五百人,对他们来说就是赚了的。

    他们抓住赵期昌稍稍露出的仁善马脚,就把包袱抛给赵期昌降低自家损耗,也不在意赵期昌拉走一些人,因为赵期昌也拉不走多少人。

    其实赵期昌也衡量过,就算只有几十个人事后愿意跟着他干,他依旧是赚了的。所有跑回去的人也不是狼心狗肺之徒,最起码会将赵期昌的名声传出去。

    能用集体财产,买自己的名声,真的不亏。

    镶黑旗辅军领着稍稍健壮的败兵从附近山上采伐竹木,这些扛着竹子经过的败兵见了赵期昌,多要停下来行礼道谢,赵期昌也笑着打招呼嘱咐好好养伤。

    赵期昌也到处走着,找着自己眼中能用得上的人,以示拉拢。

    没多久一处营帐里传来哭声,两名镶黑旗辅军进去,抬着一具草帘子裹着的死亡伤兵出来。草帘子也是动员伤兵营编织的,材料就是草束。

    伤兵的一条腿露在外面,擦着地不再晃动渐渐离去,一条因冻伤已经皲裂发炎,小腿青红肿胀的腿。

    这么重的伤只能截肢,赵期昌这里没有专业军医,就算是有这类军医,这些伤兵素质太差,又无输血环境,根本扛不住。

    王文泽见赵期昌愣神,低声道:“三郎,这里日日夜夜都有人死,营中弟兄们瞅着,不利于士气。要不与王将军说说,将伤兵营迁到县城那边。而且,若是贼人进攻我部,伤兵营只会添麻烦。”

    赵期昌摇头,语气平淡:“若是各卫能说服王道成,何至于来对我一个毛头小子低声下气都已撕破脸,王道成不会待见这些人。先养着吧,养活一个是一个,该做的能做的我们都做了,能不能活下去,只能看命。”

    低声唉了一声,王文泽又说:“军中粮秣只够十日所需,按着计划张茂部在初三出军,抵达这里也就在初八。我军粮草只够度支到初八,若是张茂那里稍稍出一点意外,军中可就危险了。”

    看着张茂部安稳如期抵达就不会有粮食问题,实际上在前线领军,时刻要保证要有最低五日的储粮。领军打仗对物资的需求极大,各方面都要补全而且还需要盈余。因为多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增加容错率,也就是生存率。

    赵期昌抬头看一眼王文泽:“表兄的意思是找王道成借粮”

    王文泽点头:“最少二百石,毕竟伤兵不是我登州卫失误造成的,没理由为他背锅。如果可以,咱的意思是敲五百石粮食。”

    另一边县城外中军军营,王道成整理着中军夜不收所探敌踪线索,只觉得脑袋疼。大前日蒙山刘豹子狠狠落了官军面皮,带人投了北曲山极大的助长北曲山威势。

    此时,又有两支人马抵达,准备投奔北曲山,加起来约有三百之数。

    他已经给何鳌立了军令状,将此前战败的原由归结于营伍不整才为贼所乘,他准备已精锐对精锐,立下了不生即死的军令状,这才让何鳌捏着鼻子为他擦屁股。

    中军距离赵期昌部不过二十里,这个范围内不断有彼此游骑排查,还是安全的。所以王道成给赵期昌的军令,一向是明码标注,没搞什么密文。

    将堂侄儿王亨呼喊进来,王道成正给军令用印,头低着:“赵三儿与老夫也算故交,这小子充为登州卫先锋使,只是抵达时来议事一次,然后与老夫只是流于军令交接。这不正常,不正常呀”

    王亨道:“叔父,侄儿观捕倭军衣甲、军械、号令齐整,每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