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年关庙会【下】【五千】 (第1/2页)
谢谢书友们的支持。qq群号:165431075 ———————————————————————————— 炮竹声‘噼啪噼啪’的响着,有一年离去,而月光下的书院,则展示着一个世界的繁华喧嚣。 年华岁月的消逝,对年轻人而言,着实没有太多感觉。不是每个人,在二十多岁时都会有着诸如潘光、姜云浩的经历,公孙正这般异类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是没有遭受过战火侵袭的懵懂少年。远不知书院这类平淡生活的可贵之处。 余家鼎坐在自家庭院的二层楼里,窗外就是庙会举办的地方。夜幕之下,灯火的烛光闪烁,人声鼎沸的闹市与炮竹声混在一起,显得格外嘈杂,又显得格外热闹。 他的庭院很高,建在山腰间平坦的一处开阔地上,每日赏星望月看远山风景,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余家鼎很注重享受,他一向觉得人应该把目光放在当下,而不应该过多的遐想未来,如果把所有胜算都压在布局上,那无疑显得太过悲哀。 就像他的父亲,原本也是书院的门生之一,原本也可能会有好的仕途,但只可惜在出师任务里信错了人,结果让他父亲变成哑巴,从此退出书院,而后就如众所周知的那般游历天下,靠着收集故事,成为了如今的一代商贾。 炮竹声还在响,‘噼啪’时的闪光落在林木中,被毫无遮挡的显露出来。 余家鼎颇有闲情的走到二层窗户外。这是一片类似阳台的地方,他将手伏在刷过漆后的栏杆上。目光望着那炮竹光芒,一闪一闪的,勾起了他多年以前的往事。 ...... “母亲,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来我们家?”余家鼎看着那些不断上门来往的人,神情间充满着疑惑,对他而言。明明往日里根本无人问津,此刻却好像热闹的跟集市一样,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他母亲拍拍余家鼎的头,把余家鼎抱在怀里,伸着他的小手说道。 “你父亲进入书院,成为内门门生了。这些人都是来祝贺的。” 余家鼎听着朦朦胧胧,脑海里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只不过看着母亲正很高兴的笑着,也就莫名高兴起来。然后像是想到什么似的。一边拍手,一边想着母亲说道。 “那母亲,进入书院内门是好事喽?” “当然。”母亲一边笑,一边柔顺的摸着余家鼎的脑袋。 “那我长大后,也要进入书院!” 旁边几个上门的人们闻言,彼此相视一眼,都不由哈哈大笑。 这一年,余家鼎六岁。其父在书院里进入了内门。此事传到家乡之后,自家庭院就像是什么香饽饽一样,一时间门庭若市,无数人闻风而来。送礼的送礼。给钱的给钱,就在这年,余家鼎发现家里突然好有钱。 ...... “父亲,这是什么?声音好大啊。”九岁的余家鼎兴奋的看着不断‘噼啪’作响的事物,向他旁边的父亲问道。 炮竹。 这个有些瘦高的男人在纸上写下两个字,然后递给小余家鼎。左手顺势将纸收回衣袖中,轻轻的摸着余家鼎的头,无论是谁看到这番情景,恐怕都会感觉这男人很喜爱这个孩子。 “哇~~!”余家鼎一边惊叹的叫道,一边将那片看完的纸扔到一边。“父亲,我要吃糖葫芦!好久都没有吃到了......” 瘦高男人笑了一下,没什么声音,只是伸手进入衣袖间的时候,有那么片刻踌躇的停顿,但随后,还是将钱递了过去,从葫芦架上抽出一根。 那一晚,全家人吃的只有野菜,余家鼎不解的问着父亲为什么要吃这个。他父亲用筷子沾着水,在桌面上写下了一个很漂亮的大字——————————钱余家鼎依旧不太明白,只是母亲不停的在旁边小声抽泣,让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好东西。 这夜过后,他父亲走了,只留下一封书信,说是游历天下而去,待赚足银两后便会回家。也就是这一年,余家鼎才知道自己家里不但没有钱,还负了债,而且是欠很多钱。 ...... 没钱的人,大都会觉得这东西很好,但有钱的人,却未必会这么想。 最起码,余家鼎就不这么认为。多年以后,他长大成人,父亲终于回了家,说是收集说书人的故事赚了一大笔钱,而其实就在他父亲离开不久后,余家鼎的母亲就跟着别的男人走了,只把他留在这里,犹如乞丐一般,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若无街坊里良善之人的接济,他是断然活不到今日。 可即便如此,余家鼎在那个时候还是会觉得很饿。饿得头昏体弱,饿的没有精神,饿的有时想要去死,每日游离街外,就像是条狗一般,不断寻找着吃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余家鼎才明白原来人真的不如狗,狗可以为了不被饿死而去吃屎,但人不能。人不如狗,在这个乱世里远不如狗能活。 人只有在连活着都很困难的时候,才会感觉可以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余家鼎现在还记得,多年后父亲见到他时的样子,那个瘦高的男人,变得比以前更瘦更黑,他张着嘴,嚎啕大哭时却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是紧紧的抱着他,眼泪不要钱似的拼命涌出。 所以,书院里的人之所以会觉得余家鼎很平凡,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没有什么天赋,也不懂什么布局,但他活在当下,而且比很多人都活的很好。 故此。当司隶姜家找余家鼎做暗子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应下了。 因为他可以借助姜家的力量进入内门。也同样会因为的姜家的缘故,被赋予‘天’字称号。余家鼎别的方面一般,但也许是曾经有过‘乞丐’的经历,所以让他对阴谋诡计中的趋势有着格外敏感。 也正是如此,他才有别于其他门生。 余家鼎时常对自己这样说。“你要做一条狗,一条可以在乱世里活到最后的狗。” ...... 回忆终结。远处炮竹的闪烁依旧,但在余家鼎的眼里,却已经是时光飞逝的征兆,多年以前的往事,多年以后的现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地点似乎重叠在一起,让人感叹岁月无情的别离。 余家鼎很少会伤感。此次也不例外,他只是从这里俯瞰年关庙会。庙会中热闹的人群里不时有嬉笑声,远远传来,他眯着眼,神情中有些莫名的可惜。 身后,一阵脚步轻踱的声音响起。 余家鼎没有回头,他清楚来人除了孔良不会有别人在,不由开口说道。“事情准备的怎么样?姜家应该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对吧。” 孔良笑笑,随即脸上点点头。举止间多少有些漫不经心,让人猜不透他的心中所想。 “确实。不过姜家这个计划确实有些疯狂,居然想要趁此祝贺的机会行刺广君歌,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孔良一边说一边摇着头。他想要拜入流派,所以广君歌的死多少对他有些影响,但毕竟还有陆离在,更何况他很不看好这次行动。 “我倒觉得姜家此举很对我胃口。成功了,在征伐青州的过程里将会少一大敌,失败了也无所谓,书院现在有求姜家,更何况这也算对外人展露与书院交恶的大好时机。无论成败与否,姜家都不会有任何损失,何乐而不为?” 孔良眯了下眼,心思多少开始有些活泛。 他虽然不是姜家的人,但因为余家鼎的关系,对书院与司隶姜家之间的事情却也了如指掌。 如今青州之内,彭玉森与柯月明两家势大,俞健已然覆灭,整个形势一如天下间所有州域的趋势那般,多少开始呈现出统一似的明朗化。以书院现有的力量,如果不早些使出手段,怕再等到两家势力中有一家覆灭,那青州之地,其统一的趋势,恐怕就真的谁也挡不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