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博弈(五) (第1/2页)
谢谢书友们的支持。 ———————————————————— 走在街道上,你若是随便问起一个路人‘青州书院怎么样’,他都会对你点点头,然后笑你无知般,说出一个‘好’字。 说它好,不单是因为与世无争,更是因为那易守难攻却又四通八达的地段。北至司隶姜家,东临柯月明与彭玉森,南有凌昱然接壤,全青州的势力都与书院相连,用兵家的话讲,这里是必争的枢纽之地。 当然,这也是势力想要除掉书院的另一个原因。 由鹿山南城撤出的队伍,正行进在大道之上。数万人蜿蜿蜒蜒前行,宛若一条长蛇般,由高而望,密密麻麻的蜷缩在一起让人不禁想起一个词————人海。 莫天德骑在马上,脑海里却不断想象着青州局势,作为上的一号人物,他不似夏侯霖那般靠一场大战而成名,莫天德的崛起,是一种底蕴。他能用别人三分之一的时间,训练出一支可以登上战场的队伍,靠的不是天赋,是数十年的累积与辛苦。 天才很多,但不是每个天才都能最终成名。 庸人非少,却也并非所有庸人会碌碌无为。 二十六年。 莫天德用近乎半个人生的时间,把自己所有心血都浸透在统兵之上。你能日日夜夜挑灯至丑时只为琢磨一个将士的心思吗?他能。你能为寻找增强力量的最好方法而去拜遍青州所有名医吗?他能。 能人所不能,是成功的一种。 但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莫天德谈不上欣慰。反倒有一种无名的辛酸苦楚。五年一变,他是上一次进去的人物。凭借着一手高超的练兵手段,他压下不知多少人。成功背后总有辛苦,莫天德付出了,此刻正是收获的时候。 莫天德会练兵,但他更珍惜兵。只是与王博不同,他珍惜的并非将士本身,而是这些将士所能产生的价值。换句话说,现在损失一万兵只能换个鹿山南城,而在七州大战之后,复又回到乱战局面,一万兵就能拿下凉安与豚乡甚至更多的城池。 显然,对比现在与将来。后者的价值更高。 豫州会败。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不争事实。莫天德这样想无可厚非,毕竟,一个州域想对抗六个州域实在太过艰难。 “前面到哪里?” “禀将军,是君主治下的中途川城。” “中途川啊……过了前面那道山坳往西北方向去一点。就能看到溧阳城后的书院了。”莫天德笑笑,像是追忆某种往事般说道。“老梁,当年我还是溧阳城尉,可天天带兵往这里跑,把城守大人给气的……啧啧。” 老梁,是一直在他身后的中年书生。 “原来大人还记得。那时大人可是溧阳城内有名的‘鬼见愁’。” “恩,一晃十几年啊。” 队伍依旧蜿蜒行进,莫天德与中年书生又笑谈了一阵,便收住这个话题。两人都不是多愁善感之辈,只不过离故土如此之近,难免会触动某些心弦,弹起当年年少轻狂的旋律。但毕竟人入中年,两个人聊着聊着,还是将话题开始向青州局势上靠拢。 “依你之见,豫州为何会突然杀向青州,而且不好不坏偏偏选了君主?” 涉及到正事,中年书生的脸上不由露出几分严肃。“七月份,徐州相邀其他五个州域共同杀入豫州,届时无论统一与否,每个诸侯都会遵从。以豫州自己来对抗,恐怕裴膳自己也知道绝无可能,故而先发制人,出兵征伐青州即可震慑司隶、扬州两地,亦可开拓疆土为谋战后之变。至于选择君上,怕也是因为调兵攻伐鹿山南城的缘故吧。” 书生坐在马上,一边思索,一变沉稳的说着。 而且分析的有条有理,让人不禁信服。 莫天德谋略水平一向不高,但有自知自明,所以一向都会参考书生的意见。书生是他战时所救,为报救命之恩故而一直留在身边辅佐,时间流逝,彼此交情越来越深,对书生的话也越来越信服。 队伍沿着大道,弯弯折折的一路向北。 行至一山谷间,莫天德忽然勒马停住,他望向这一片异常安静的山石林木,心中忽然涌出一股不安————混迹在战场数十年,对于死亡他早已异常敏感。 环顾四周,林木山石与溪流依旧健在,没有一丝破坏,也没有任何改变的痕迹,虫鸣与潺潺流水声传来,间或有风摇枝叶的响动。莫天德这一眼望去,完全没有发现任何不自然的地方。 但是,异常感健在。 那种战场上生死一瞬间的直觉,在不断干扰着他。莫天德皱眉,看中年书生也是一副安然的样子,不由深吸一口气,强行按下那份躁动,同时转动思绪,可一想到周围行驶,又不禁暗暗自嘲。 莫天德不知在他错把公孙正当成了凌昱然,后者面嫩,三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就像而是多岁的小伙子一样,故而青州传言。凌昱然只有二十多岁而已。此次鹿山南城交手,莫天德铩羽而归。虽然是豫州来攻的外因所致,但也依旧让莫天德感概,年华飞逝,一代人去又有一代人来…… 此刻的莫天德并不清楚,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感慨。 队伍逐渐涌入山谷,突然一声巨响!无数碎石从陡峭的山顶上飞降。无数身着墨色甲衣的将士忽然涌现,早已埋伏好的弓手,将手中箭矢变成无比恐怖的利器,自高而下像看一群蚂蚁般不断射杀,谷口、谷尾,封窜而逃的将士转瞬间又被逼了回来,两人多高的枪阵像是糖葫芦般将敌军一个个穿起。 断肠。碎肢。 鲜血弥漫在空气中,让陆离都不禁皱起眉。背过身去。 1326年3月末,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