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 (第1/3页)
5000 天成四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北路军发起剑州之役的次日,李从璟尽起三军出北山大营,进抵普安县城外列阵。辰时初刻,排阵使朱守殷回禀李从璟,禁军阵列已按其要求布置完毕。 这一战,李从璟仍旧高居指战棚外,背对阳光面向战场。 军师祭酒王朴,禀报当日环境情况:今为晴日,城池在西,我军在东,午前作战,于我有利,午后作战,于彼有利;今日风小,风向自西向东,于彼有利,然则此风仅能影响弓失一二,对弩矢影响不大。依天象看,午后或会有大风,此前各山头草木多被砍伐,当留意后山敌军,防其烧薪鼓尘...... 王朴说完,第一军师莫离又道:今日出战者为禁军。昨日护国保义两军战败,损失惨重,敌军士气高昂,然因我军昨日一战即撤,敌军难免有骄纵之心。我军出战之禁军,磨砺锋芒数载,正待正名一战,士气可用...... 李从璟坐立马背,道:士气可用尚显不足。 然则,大帅有何军令莫离问。 禁军军曲编练的如何了 上至都指挥使,下至士卒,皆能诵唱。 传令,诵唱军曲 喏 在李从璟立足的山头下,有百十名轻骑传令兵,正在等待传送军令,得此帅令后,纷纷上马,奔往各处山头平地大道。 马蹄扬尘,令旗飒飒,传令兵自一个个军阵前飞驰而过,将军令送达各部:大帅有令,诵唱军曲 大帅有令,诵唱军曲 大帅有令,诵唱军曲 咚咚的战鼓声,沉缓而有力的响起。 数百大小军阵,密布于低缓丘陵各处,五万精锐甲士,披挂严整队列森然,聆听战鼓声,刹那间鸦雀无声。 西川军军营,李肇望着大举来袭的王师,本已严正以待,各部弩具都已到位,就待接下来的厮杀,然而对方鼓声闷雷般响起,却不见对方军阵有半分行动,这让李肇有些纳闷,他转顾左右,战鼓声起,而军阵不动,唐军意欲何为 这......我等不知。左右回答。 李肇想不明白,啐了口唾沫,骂道:狗屎唱戏呢 忽的,李肇神色一怔,他听到一阵骤然响起的金属相撞声,海浪一般,循声望去,就见对方军阵中的将士,持盾者,以刀击盾,持枪者,以枪顿地,持刀者,以拳击胸,砰砰作响。这金戈之声由五万人一起发出,震慑人心。 李肇脸色微变。 朝阳喷薄而出,霞光洒满大地,甲士们如同沐浴在金光中,五万儿郎齐开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李从璟肃立山头上,脚下三军齐声高呼,军阵中,锦旗飘动,铁甲嗡鸣。一望剑州城,再望剑门关,三望苍茫大地。大好山川,让人豪气顿生,天高云阔,直欲振翅翱翔。 将士齐声诵唱:华夏自古出雄师,中国历来为强邦。关西老秦军,十年扫。汉武精骑三百万,不破楼兰誓不还。太宗开疆万万里,大唐天威慑四夷 江山多娇,壮怀千古。李从璟闭上眼,又陡然睁开,忆古思今,多少王朝霸业,几多风流人物。这江山千年以降,青山可平,大河改道,冬雪夏雷,沧海桑田,唯有英雄之名不坠,但余丰功伟业可歌。 鼓声渐重,击甲声愈沉,大地震颤,白云消散,面前这一个个帝国热血儿郎,风华正茂,披重甲,持利器,征战沙场,引吭高歌,意态风发。 他们再唱:看白起,为国灭敌逾百万,一生征战不诉难;看卫霍,踏破草原如漫步,不叫贼奴敢南顾;看薛礼,将军三箭定天山,英姿卓绝美名传 右手搭上刀柄,胯下战马刨蹄,似欲奋躯而战,李从璟听到这方河山似都在回应将士们的呐喊。 想当年,他年方弱冠,携十年寒窗之辛劳,投身从军,所求不过活命而已。到而今,他已近而立之龄,又一个十年过去,这期间他夙兴夜寐,沙场征伐,流血异乡,无数次死里求生,倒也有了功业可诉,可望千古英雄之项背了 今日,他手握十万雄师,终于可以令之所向,千军奋躯 五万儿郎,五万铁甲,声如滚雷,气势厚重而铿锵,纵声高唱:将士百战方为雄,马革裹尸不改容为国之盾护君民,为国之矛击不臣 群情激奋,如猛虎在笼,如蛟龙在海,他们再唱:护君民,击不臣汉唐雄风凭谁问,铁骨铮铮汉唐雄风凭谁问,铁骨铮铮护君民,击不臣 轰轰数声,五万将士,重盾击地,铁拳击胸,声振寰宇,直冲九霄,沙场秋点兵沙场秋点兵为国之盾护军民,为国之矛击不臣 李从璟眼神沉敛下来,耳边萦绕着将士们的吼声,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息。 在他身后,一众幕僚眼神坚毅,斗志昂扬,好似若非他们是谋士,便直欲披甲上阵,为大军前驱。冯道苏逢吉等文官,则是目瞪口呆,久久没有回过神来,他们这些人,何曾见过这样的阵仗,何曾体会过真正的汉唐雄风 李从璟抽刀振臂,传我军令:开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沉重的号角声响起,漫山遍野,传令兵纵马飞奔,高声大呼:大帅有令,开战 大帅有令,开战 大帅有令,开战 大帅有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