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八三章 六朝四大家(中) (第1/2页)
第三八三章六朝四大家中 这幅长卷的七十二贤图,实际上是画了七十三人,虽然没有在名称里边加入孔子,但是这七十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又是把孔子放在卷首,隐有尊重和避开圣人名讳的意思,可谓是用心独到了。 近二十米的画卷足足看了半个钟头,才算是暂时欣赏结束,几个人都是看的意犹未尽。好在这东西现在已经到了张辰手里,今后想要看有的是机会,唐韵是不会收他们门票的。 张辰继续展开下一幅长卷,这一幅虽然也是长卷,但是篇幅相对就要小很多了,只有十一米多的长度,画面部分不到十米。 和刚才那幅七十二贤图一样,画卷展开之后,宁爷弗雷德里克张沐宁琳琅四个人的脸上再次出现了被严重震撼的表情,即便是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依旧是被震的不轻。 这种震撼的来源,就是卷首题书一旁的五星二十八宿和张僧繇这九个字,就这么简单的九个字摘出来,的确是能够带给懂行的人以极大的震撼,不论是画的名还是人的名,在书画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张僧繇,此人在中国画界的地位可以轻轻松松排进前五名,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的著名画家,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深受梁武帝萧衍的器重。 张僧繇最擅长的就是写真画,对于人物故事宗教题材花卉山水等都有不俗的成就。梁武帝崇尚佛教,常常会对一些佛寺进行修缮和装饰,每在这个时候,就会命张僧繇为寺院绘制壁画。 他所绘的佛像极其传神,在前人绘画的基础上自成一派,被当时的画坛称为张家样,很多雕塑佛像的技师都会以他绘制的佛像为样本去造型。 张僧繇对中国画有两个最大的贡献,把他稳稳地扶在了中国画历史上最高位置的宝座之一。 其一是他把晋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中的点曳斫拂等技法融入画法当中,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 其二是他在画法中吸收融入了川子天竺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演变为后世的明暗法透视法,大大增强了在画面上塑造形体空间的能力,让画面变得更加逼真,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中国画界把他和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四人,并成为画家四祖,成语画龙点睛就是出于他的典故。 而这幅五星二十八宿就是它的名作之一,画面的内容为代表金木水火土五星,和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各七宿的,或人或兽,或兽首人身山精海怪等形象,每一图之前都配有相应的说明。 刚才的七十二贤图是谁都没有见过的,但是这幅就不一样了,弗雷德里克拧着眉道:这幅画简直太棒了,我曾经在日本的大阪市立美术馆看过展出的五星二十八宿,不过很可惜,他们只有五星和十二宿,是一件半幅的。 那半幅是唐代的梁令瓒临摹的,北宋的李公麟称赞他的画风酷似吴道子,虽然我没有见过吴道子的画,但当时也觉得很不错。可是和这幅原作比起来,梁令瓒的那幅就要差好多了,这幅可是稀世珍宝啊。 宁爷是个很正直的人,对李公麟没什么好感,道:梁令瓒的主业是天文学,绘画只是他的副业,又是临摹前人的作品,自然不能做到形神俱佳。李公麟的评价不看也罢,这个人没什么风骨,那幅画曾经被蔡京收藏过,想来是讨好吕惠卿蔡京等人的谄媚之词。 中国画分为疏密二体,张僧繇是疏体的典型代表,对绘画原则和规范的确立大有其功,他的画风可不是随便能模仿得了的。 张怀瑾在画断中评论张僧繇的画,说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 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也说过,至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日本人的那幅画我也见过,梁令瓒的画工算是不错的了,把张僧繇的画学了个七八成,但只是形似,笔墨之间缺少了一些该有的神韵,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等要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名气大也是因为年代久远和梁令瓒的名声。 现在真正的宝贝已经被小辰得到了,有了真品可供研究和鉴赏,临摹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这幅画只要在唐韵展出,日本人的那半幅就可以算是破烂了。 宁爷虽然生活在欧洲几十年,可骨子里的华夏情节还是很浓重,如果是在历史上通过正当渠道流入他国的中国文物,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那些不清不白,没有一个合理解释说法的东西,他很愿意让那些东西变成一文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