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1节 离京 (第2/3页)
些事都被安在他的头上,幸好皇帝明察秋毫对此置之不理,温体仁为人圆滑、心胸狭隘,而且官瘾还特别大,但他不贪财是京师堂官中数得着的穷官,结党更是挨不到边,人都被他得罪光了,他能跟谁结党?皇帝对他还是满意的,周延儒的推荐很快得到诏准,温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时入阁的还有与温体仁交好的国子监祭酒吴宗达。 “此人很聪明,又肯实心做事,也许能帮朕一把。”皇帝这样想着,他现在最怕那些才华过人,自诩为清正,却办不来实务的文臣。 温体仁确实善解人意,他非常明白皇帝想做什么——袁崇焕一案已牵动整个朝局,东林一系的朝臣拼命为袁崇焕说好话,他们清楚袁崇焕一旦定案必是大罪,很可能是谋逆,袁崇焕背后又扯到推荐他的钱龙锡以及他的座师韩爌,袁崇焕本人的死活并不重要,但这两位大佬只要有一个卷进去,东林一系必定声名狼藉,这对于靠名声混饭吃的东林党就是灭顶之灾,而吃过东林党大亏的其他诸党朝臣当然也明白这点,死咬着袁崇焕这事不放,大明朝廷暗流涌动、党争再起。皇帝必须尽快结束这种局面,但他有些话还不好明说,当初他是何等信任这个人,可他竟然敢欺君罔上,擅杀一镇之帅,放任东虏顿兵京师城下,最可恶的是这个袁蛮子竟敢在召对时,公然胁迫朝廷与东虏和议,向朝臣们扬言“东人此来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基矣!”甚至还要求带兵入城,皇帝的反应就是大明又一次庚戌之变发生了,从那一刻起他实际就下了杀此人的心,皇帝迅速命司礼监太监沈良佐、内官监太监吕直提督京师九门及皇城们,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并提督京营,随后即抓捕袁崇焕下狱。 温体仁摸透了皇帝的心思,皇上不好出面做的事就由他做吧,温体仁一入阁,就找了一帮台谏官员中的无党派人士商议,其中也包括新任右佥都御史刘之纶,大家都认为必须尽快对袁崇焕议罪,结束目前混乱的朝局,但刘之纶又犯起书呆子脾气,坚持要查证属实才能弹劾,老资格的庶吉士温体仁把刘之纶骂了一顿,这种谋逆的事到哪查证?等你查清楚时,朝廷恐怕要斗得散架了。 最终山东道御史史范打了头阵,弹劾已经回乡的钱龙锡接受袁崇焕数万两私贿,并藏匿于亲友家中,皇帝要的就是有人开这个头,能否查证属实不重要——皇帝这些年也明白了,大明的官员只要不垮台就是清官,而一旦倒霉个个身上不干净,像钱龙锡、袁崇焕这种有势力的高官,不把他们批倒批臭连根铲除,休想查到脏银,接着兵部尚书梁廷栋趁机为自己裁撤东江酿成兵变辩护,袁崇焕向朝廷奏明杀毛文龙的理由之一是东江镇徒糜军饷而不建功,他以为东江镇的士兵手里都有钱,才下决心裁镇的,哪知道袁崇焕除了杀毛文龙时发了十万两安抚银子,其他时候就没给过人家钱,这家伙太坏了竟敢虚报冒领,欺骗朝廷贪墨银两不说,还误导了兵部的决策。而户部尚书毕自严也抱怨,户部拿不出太多银两输往宁远,折价了一些粮食送去,本来辽西粮价奇高,军民缺粮少食,这也是件好事,但宁远居然不给他面子,粮食不肯收,坚持向户部催要银两,其中肯定有贪墨之事。 大明皇帝这时表明了态度,命锦衣卫去松江抓捕钱龙锡解送京师,也不听群臣扯皮了,在平台的御前会议上,独断专行以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敌长驱等罪名,定袁崇焕磔刑,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流二千里,这件拖了八个月的案子总算尘埃落定,东林党有了谋逆的污点,朝中势力从此没落,成基命很自觉地提出辞官返乡,而温体仁则为皇上立了一大功。 处理完袁崇焕的逆案,朝廷似乎才回到正常状态,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西北的局势,三边总督杨鹤到西北屁股还没坐稳,就遇到朝廷急诏西北五镇精锐入卫勤王,杨鹤手里无兵可用,根本无力弹压民变,好在他老人家官声不错,老百姓还比较信他,在他苦口婆心规劝下接受招安者为数不少,西北民变似乎有了压制住的希望,不过平静很快就打破了,杨鹤不但没兵而且没粮,受招安的流民没饭吃就四处抢劫,大户人家自然也会组织家丁、佃户反抗,周围的府县也不得不出手相助,结果双方又打成一团,杨鹤反而里外不是人,地方士绅怪他纵容匪盗,流民恨他言而无信,杨鹤欲哭无泪,一份接着一份请求朝廷赈济的奏疏发往京师。 西北的问题还没解决,山西又发来急奏,山西巡抚宋统殷弹劾杨鹤剿贼不力,而且还驱贼入晋,他在奏章中说,山西也遭大旱,流民数十万计,但山西教化有方,老百姓宁可饿死也不会给官府添麻烦,更不会造反了,可是自从有西北流贼过了黄河后,老百姓就开始不老实了,附贼者数不胜数,如此下去山西也将糜烂。宋统殷抱怨他的前任耿如杞把山西的家底败个精光,山西已无能战之将,也无可用之兵,他请求朝廷务必给他增派人马以守住黄河河防,而且他还希望把闲置在京师的靖虏副将李榆调到山西,以解山西无人能领兵平贼之困。 大同巡抚张宗衡也上书请求把李榆还给大同,张宗衡分析了丰州的情况,认为目前丰州几种势力混杂,只有李榆才能压制住各方的力量,如果李榆长期不回去,难免其中会有异动,那时丰州不但无法牵制插汉,反而有可能又是一个大患。新任宣府巡抚沈棨也上书要求把李榆尽快调回丰州——察哈尔汗又来要钱了,沈棨觉得还是得有人管管这个不要脸的家伙。 “这个靖虏副将好大个面子啊,宣大三镇的巡抚都要他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