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1927_第五十二章 保卫战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保卫战7 (第3/3页)

里的炮手(兼职车长和装填手)一脸狰狞的给枪炮上了膛。可还没等停车瞄准,冲在最前面的中队长坐车突然咣当一下停了下来,紧随其后的14辆雷诺坦克也一一不了后尘。部署在铁丝网阵地之外的蛇腹形铁丝网终于发挥了作用,履带被卡住的老雷诺任凭驾驶员开足了就是死活不动,记得各车的车长破口大骂。

    “咚————轰!”趁着日军装甲车辆被蛇腹形铁丝网缠住,寸步难行的时候,阵地上的战防炮开火了。随着炮长一把按下了下压式的火门,一发45毫米穿甲弹朝着日军坦克冲去。穿甲弹撞击在雷诺六边形炮塔的铆接装甲甲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雷诺满是铆钉的17毫米炮塔前装甲对上在400米的常规交战距离上可以击穿42毫米垂直装甲的穿甲弹,几乎跟纸糊的一样。筷子捅豆腐,毫无悬念的穿了!铆接装甲的铆钉跟随着穿甲弹战斗部一起飞进了炮塔内,横飞的铆钉直接造成了二次伤害。“轰”的一声巨响,储存在六边形炮塔内的37毫米主炮弹药(这是一辆炮车)被殉爆,整个炮塔连带着已经被横飞的铆钉和弹片打成筛子了的车长(见注释1)一起掀飞到了半空,重重的砸在车体旁两三米远的地方,在地面上留下一个浅坑。燃烧成一团火球的车体加上弹药殉爆后连人一起掀飞到半空的炮塔,日军扣扣索索咬着牙从法国买回来的雷诺坦克从人到坦克都是死的不能再死了。连带着那些好不容易赶上来的步兵一起遭殃,所在坦克后面的日军步兵也跟着倒下了一大片。

    “战车防御炮,是支那人的战车防御跑!”只会车里的日军大尉看着爆炸起火的老雷诺,红着眼睛歇斯底里的大叫着。剩下的2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都被困在真滴中央进退不得,在守军拥有大量战防炮的情况下,那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固定靶!如同撞进蜘蛛网里的飞虫,冷汗淋漓的日军大尉在没有车内通讯系统的情况下,鬼叫着猛踢驾驶员脑袋,示意他开足马力挣扎脱困。

    “咚———轰!”抓住日军慌乱的瞬间,防盾后的炮长对于被机枪弹打的铛铛作响的防盾充耳不闻,两支胳膊猿猴一样灵活的cao纵着方向轮和高低轮,迅速的将炮口对准了另外一辆日军坦克。身后的两名弹药手飞速的完成换弹,捂着耳朵退到一边待命。威力抢镜的穿甲弹继续筷子捅豆腐的表演,一辆试图转弯却因为履带被缠住而只能原地打转的雷诺被一发入魂,纸糊一样的装甲被当场击穿,在油料和弹药的殉爆中迅速爆炸,变成一团燃烧着的火球。

    “就是现在,开火!”眼见着己方战防炮大显神威,阵地上的军官们亢奋的下达了开火的命令。轻重机枪以及掷弹筒和迫击炮,朝着暴露在阵地前的日军一通猛烈扫射,战壕里的步兵们也被战防炮的杀戮所感染玩命的拉动着枪栓。日军的血rou之躯无论武士道精神如何死硬,终究扛不住枪林弹雨的洗礼,哀嚎着被打倒一片。短短的时间内,打固定靶的炮手们命中精度初期的高,日军一个个装甲中队15辆雷诺轻型坦克加上9辆维克斯M-25型装甲车(注释2),先后被大的爆炸起火。这些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海归日军在片刻之间被烧烤成了一团黑炭,一些侥幸从车体中脱困的装甲兵,在逃命的路上也被身后的飞来的弹雨一枪撂倒。失去了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损失惨重的日军步兵再也支撑不下去了,踉跄着开始了撤退。

    嘛,炎黄子孙一向是作为好客的,既然主动来“做客”的日军没有丝毫的觉悟,那门身为礼仪之邦的主人更应该主动一些不是?眼见着日军的散兵线摇摇欲坠,不等鬼子开始后撤,后方的炮火就来了。团属的M-1型75毫米榴弹炮中还搀着一部分九一式105毫米野战炮,师属炮兵团在看了好久的武打戏后,终于在莫德尔的批准下有限制的加入到战团中去。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原本就死伤惨重的日军步兵很快崩溃,在连续不断的爆炸中被砸散了建制,争先恐后的向后撤退。不准备就此善了的炮兵们按照观测员提供的数据,不断的抬高火炮的仰角,炮弹撵着日军撤退的脚步一路呼啸着开始炮火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进攻的日军能有多少活着撤回去,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虽然手头还有不少步兵,但是已经打光了底牌的日军在缺粮少弹有损失了大部分重武器的情况下,已经难以发起下一轮有效攻击。作为攻击的一方,济南城下的日军虽然还远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颓势已经展露无遗,在前沿指挥所里观战的莫德尔已经在琢磨着反击的问题了。

    注释1:雷诺FT-17坦克分为机枪车和炮车,机枪车装备一挺法制哈斯开启1914式8毫米气冷重机枪,炮车装备一门短管37毫米皮托炮。车组成员为两人,驾驶员、车长(同时兼任炮手和装填手),坦克与坦克之间通过旗语来互相联系。

    注释2:车组成员4人,全重4.85吨,配备一台克罗斯利4缸38.6千瓦水冷柴油机,最高车速64~8千米/小时(前进——后退)。车长5.02米、宽1.87米、高2.58米、车体前部和发动机舱周围装甲厚度为6毫米、其他部位3~4毫米,装备两挺MK.1型7.7毫米维克斯水冷重机枪,熟练的射手可以在15秒之内将两挺机枪从一处枪座上换到另一个枪座上,理论上可以通过半球形的机枪塔实现全方位射击,备弹量3500发。1923年研发成功,出口型号称为M-25.

    “”

    PS:厚着脸皮求收藏,人气低的没有动力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