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前夜 (第2/2页)
进行一般的迂回穿插了。速度也足够跟上我们的A-20(改)轻型坦克,我记得包括基础型号在内,所有的半履带车都装备有UKF无线电发报机的,由车长cao作,再加上24毫米信号枪和信号旗的话足够实战使用。只要车组成员间配合足够默契,完全可以进行多兵种的协同作战,跟着坦克一行对日军阵营进行快速突破。只是前轮、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部位底部无装甲防护,这样真的好吗?”搜肠刮肚的想了一下,秦漠满意的点点头,随即不无担忧的追问道。 “阁下,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请原谅,这款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原始设计,是在30年代初期完成的。在现有的吨位和条件下,我们已经对改进潜力进行了最大的挖掘。在不增加吨位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做的更多了。”作为装备部部长,这位技术宅在这一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原则问题木的办法妥协,当着秦漠的面,这位装备部部长摊了摊自己熊掌一样的大手,无奈的回答道。 “好吧,我明白了。至少从眼下来说,这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好装备了,那么调试和训练的情况进展如何了?”巧妇难为无比之炊,指望装备部能在1928年搞出兔子家的531、551又或者是63式装甲输送车,那是很不现实的科学幻想。在闪击战还处于萌芽状态的20年代末,早产了10来年的以Sdkfz251已经将自身的改装潜力发挥到了最大。等顺利的接手了关内四省的底盘后,和希望进行军事和贸易交流不可避免。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前夜,已经悄悄的为挣脱凡尔赛体系进行准备的德国人知道了消息后,天知道这群汉斯喵会为了这些付出些什么代价! “阁下,这个问题或许我来回答比较合适。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天晚上晚饭前就能对全部的60辆各型半履带车进行调试。坦克营和新成立的自行火炮连也在抓紧时间进行检修和调试,小规模的协同演练已经进行过几次。从训练效果看还算不错,无线电什么的帮了大忙。所有的车长和驾驶员都通过轮换的形式进行了基础的协同训练,剩下的就要看小伙子们在战时的应变能力了!”已经被任命为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对于手里这支唯一的装甲突击力量自然是格外的上心。在被问到部队的战备情况时,责无旁贷的站了出来。
“有些仓促,但是恐怕我们也没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了,时不我待,也只能如此了!顺带问一句,这个摩托化步兵营(前文笔误)的编制到底是怎么来的,一个营装备了60辆各种型号的半履带车,编制表似乎和说好的不一样啊!”看着一群忙的脚不点地的机械师,被装备数字吓了一跳的秦漠翻着白眼,吐槽道。 按照汉斯家在1941年6月下发的编制表,一个装备Sdkfz251的摩步营应该由三个摩托化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一个摩托化步兵连装备13辆以Sdkfz251型装甲人员输送车,最后满打满算的统计下来一个摩托化步兵营满编了也就53辆以Sdkfz251。在装备、火力、组织结构和兵员素质上大大压过小编制的苏军一头(毛子一直缺乏伴随坦克行动的人员输送车,有需要直接用坦克拉步兵,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参谋部对于这恶搞全军独一份的摩托化步兵营自然不会含糊,在秦漠和曼施坦因的共同授意下套用了德式的大编制。结果未曾想到,具体的编制表到了古德里安手里后变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居然出现了超编的情况! “阁下,请您原谅,一个摩托化步兵营、一个轻型坦克营、一个自行炮兵连加在一起是不够组建成一个摩托化步兵营的。从实战的角度考虑,在有限的编制和资源内我们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证部队可以发挥出人员和装备的技术性能和优势。按照一个班搭乘一辆装甲人员输送车来计算,一个排由三个摩托化步兵班和排长坐车组成。四辆车中三辆为基础型号,排级指挥官的座车换装了一门M1932式45毫米反坦克炮,作为火力支援车。一个摩托化步兵连下辖三个排和一个连部,其中连部装备一辆指挥车(连长座车)和一辆装备了M1型75毫米榴弹炮的火力支援型,满编共计14辆。三个摩托化步兵连加上一个机炮连(装备迫击炮车)共计56辆,再加上一个装备三联装20毫米厄利空机关炮的防空排(四辆),正好是60辆!由于装备部的努力,改进后的型号工艺更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再加上砍掉了真皮座椅这样的奢侈品后,预算刚刚够!”好端端的一个装甲兵总监,一提到了心爱的装备,立马露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嘴脸。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的介绍道,听到“砍掉真皮座椅这样的奢侈品”的时候,从后部瞄了一眼载员舱里光溜溜的硬木座椅,德系出身的曼施坦因一脸残年的捂着脑门,一个劲的嘬着牙花子。 “好吧,你赢了。。。。由参谋部起草的作战计划将会在稍后传达到贵部手里,从现在起整个营地进入实战状态。抓紧随后的时间进行协同作战训练,希望我们给日本人准备的惊喜足够大!另外,顺带一提,关于装甲车辆和火箭炮之类的新型武器,实战机会难得,各参战部队在战斗结束后第交上一份心得和报告,一式两份!参谋部和装备部各一份,这对我们后续的度并重协同和装备改进、研发都至关重要。”心服口服的挑起一个大拇指,秦漠对于这种精打细算的精神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震惊后,瞄了一眼脸色不太好的黄天德,最终补充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