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二七)释奴章程 (第1/2页)
西洋女人当然就是里贝卡,她身边站着水越茂尾和牵晃,身前竖立着的舵轮可以控制身后二丈多远位于船尾的舵。 舵轮区是船的最高处,站在这里,前后左右的情形一览无余,视野最佳,并可随时向全船的水手发号施令。 黑色太阳蓬是用铁架支起来的,挡太阳是毫无问题,可如果是遇上了暴风雨就不成了,并且把舵之人还得把自己捆在身后的那把铁座椅上,这样才能保证不被大风吹走。 船尾的水越茂尾满脸带笑地看着右前帆处意气风发的阿图,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同样执拗的少年。在他接下这张订单之前,至少已经有十几名船商曾对这少年说过不行,但少年丝毫不以为动,这种性格实在象他。 两张宋帆的帆面净高是五五尺、宽二十尺,两张宋帆面积合计一千一百方尺。另两张帆的名称如那位mama所想,名称正是“猫耳帆”,这两张帆净高四十五尺,宽二十尺,面积合计是一千二百方尺。不仅在顺风张开时能形成一道“风墙”,给这小船以足够的动力,而且逆风时也运行得不错,只要不是那种追求顶风十几度内逆风性能的偏执狂,两张帆的表现绝对可令人满意。 船首的支索上可以装四面船首三角帆,也可以装一面超大的大三角帆,前后桅之间可以装渔夫帆。如果再变态一点的话,每两根并排的桅杆之间还可以装上横帆,反正这四根桅杆形成了一个矩阵,想怎么装都可以,只要不互相挡风就行了。这艘船共用了大大小小的十八个绞盘,可以通过它们控制所有帆的升降与迎风角度。 蚂蚁号虽然有四面主帆,但cao作却是简便。通常状况下,八个人就可以cao作得很好了,一人指挥全局,一人掌舵,每边配三人,其中二人每人管一主帆,另一人管支索帆。若是十人cao作,每边再多一人帮手就更好了。不过若是人手不足,七人也就可以了,一人指挥全局,一人掌舵,每侧两人各管一主帆,剩下一人两边帮手也就凑合了。如果连七人都凑不出来,那就少开两张帆就是了。 这艘船因为是双船体结构,比普通单体结构的帆船在同等长度、宽度与高度的条件下多出了一半多的使用面积。它的轻载吃水只有四尺多,两侧船体都是长八丈四,宽处一丈二的单体船,其水线部分的前端尖锐如刀,然后到中后部才逐渐流线形的拓宽,水线部份的最宽处也不过是一丈左右,因此它水中的阻力极小。适才这船在中等顺风下船速超过了四十哩,这已经是最好的横帆船在大风时才能达到的极速了。哩是海上航行的计速单位,四十哩是指每个小时所航行的路程有四十里。 蚂蚁号在交货之前,水越茂尾就试航了好几次了,每次航行的感觉都让他如痴如醉,就好象酒鬼喝了好酒一般。 他发现这种双体船因为其水下部分是两个瘦长的单体船,从而减小了水的阻力,所以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行驶都要比传统帆船速度快得多,顺风时更如飞一般。 这种船在海面的摇晃更少,象今日这样的海面状况下就几乎没什么摇晃,在极端情况下的摇晃也不会超过十度到十五度,而同样条件下的单体船可能要超过三十度,甚至四十度了,这主要得归功于双体船本身的特点,也部分因为他们俩共同设计的活动批水板与摇篮型船底。但这种船有两个弱点,一是转向差些,二是因船身宽大,停泊在港口时绝对要多交不少泊位费。 他水越茂尾是这世上第一个双体船的建造者,可不万万不能让它在航行中沉了,因此他坚持按略低于战舰的标准来建造这船。不仅两侧船体的龙骨排得密密麻麻,横向连接两侧船体的是共十二根分为两层的粗大横木,每侧船体的舱室也建造成了水密结构。 在确信这条船是他毕生的杰作的同时,少年的这笔订单还给了水越茂尾一个启发,就是诸如此类消遣型的豪华小船可能存在着个巨大的市场。 里贝卡今日穿着傅萱往日常穿的“蛮女服”,青黑色绣着红花的上衣,配褐色的马裤,脚蹬鹿皮靴子,头上还扎着块暗红的头巾,显得一身得干练,她的主要工作是把握舵盘。 除了阿图与里贝卡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