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二)实验楼之行 (第2/2页)
揶揄人了,两人都面露赫色。苏东难为情地说:“不是,是从上期的《学术春秋》上看到的,说是西洋人的最新发现。” 这个世界的化学还处于一种研究与应用的初始阶段,在理学院里也只是作为格物学的一个分支,对元素的认识也只有区区数十种而已。不过,对化学现象的解释已经进入了原子的级别,德谟克列特的原子论已得到了众说一致的支持。近二、三十年来,有关化学的研究也发展得很快。 银的某些化合物对光线敏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硝酸银就是对光线敏感,但并非是最敏感的。阿图想了想,头脑中将目前所发现的元素给排列组合了一下,说道:“或许有些银的化合物对光线更加敏感。” “那是什么?”苏东问道。 “可以试试银和溴或碘的化合物。” “溴和碘?”两人沉思了起来。 实验桌上摆着个铁架,陈浩然已经将一面凸透镜夹在了上面。如果将这个铁架搬去室外的阳光下,用凸透镜聚焦阳光,那么玻璃板间的硝酸银与白垩的混合物就会更快地被晒成黑色。 看着这个铁架,阿图猛然地有所领悟,一拍脑袋道:“我怎么没想到呢!” 溴与碘这两种元素都已经被发现,可以与银生成溴化银与碘化银,加上凸凹组合镜片,便能将影像存留下来,这种玩意一定有许多人会感兴趣。随即,阿图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虽然银是随手可得,但他并不了解当今有关溴和碘的提取工艺,就不知道获取大量的溴和碘会不会很难。 ※※※ 树木抖落了枯萎的黄叶,将衰败洒落满地。 校园的地面上到处都是落叶,被秋风吹得四下飘移,有勤工生们将它们扫集成堆,装上手推的小车送到一处专门的地方掩埋起来。 从实验楼出来,阿图心情大好。今天的收获很大,一次偶然的实验楼之行便让他想到了一个相对简单易行的新玩意,可比搞脚踏车容易多了。
带着愉悦的心情,沿路逢人打招呼,不知不觉来到了藏书馆的附近,然后远远地就看到了田羊的身影。阿图听说他在校内兼了三份工,一份打扫课室,一份扫校园,还有一份是在藏书馆整理书籍,据说前两份工每月可以拿到三百文,后一份可拿到四百文。 田羊身边摆着个两轮推车,他正将一堆落叶往车厢里装,装满了就跳进去踩几下,踩紧了就继续装。将树叶踩实,这样每车就可以多装点,他的活是包干这一片区域,装得越多就可以少跑几趟。 阿图走到他身旁停步,喊一声:“田羊。” 田羊正在车上背对着这边踩树叶,回头一看就跳下车来,红着脸打声招呼:“赵图。” 田羊是个穷学生,穿的都是洗得发白的布衫,每次去庖堂都是打一个素菜。他是南洋人,能吃辣椒,还能自制辣椒酱,顿顿饭也都是吃一个素菜加一筷子辣椒酱,怪不得他这么瘦。另外,他能读得起京都大学是因为他入学前和一家商号签好了合约,约定毕业后要去那家商号干上五年,商号就给他出了每年的学费,这样他才读得起书。 虽然他们两个的关系很不错,但所有的穷学生在富学生面前都毫无例外地会有一股自卑感,尤其是在穷学生做勤工的时候,难免就更加凸显了身份的差距。 边上有几块大石,每块上坐个屁股没问题,阿图指着它们道:“过去坐坐,聊聊。” 田羊犹豫道:“我得赶快把这里扫完,等会还要去。。。” “几句话而已。” 田羊点头,两人走过去坐下。阿图道:“我家里的有好几名婢女只是认字的水平,看书都困难,就想请一名先生教她们读书。。。” “哦。”田羊狐疑地看着他。 “你知道了,她们都很差,要是请个夫子来教,或者她们听都听不明白。。。” “这个。。。”田羊觉得不可能。若是如此,那自己是怎么在学堂读的蒙学,还不是夫子教出来的。 “所以呢,我和老婆,对了,就是你见过的苏湄合计了一下,准备在大学里请个学生去教她们。每週五天,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包一顿晚饭,每月五贯钱。” “啊。”田羊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就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干这个活,不懂事的小姑娘很难教的。” “你看我行吗?”田羊脱口而出。 阿图呵呵笑道:“我怎么知道,要不你先去试试。一周为限,若是你教得好就继续教下去。” “什么时候开始?”田羊激动地问。 “周一吧,你先写个教书的纲要给我老婆看看,再去测试一下她们的水准,怎么样?”阿图又压低声音,用神秘的语气说:“我老婆也正在找人,所以这事咱们得快点。” “嗯。”田羊呆呆地点头。 接着,阿图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塞给他道:“你周一下午六点以前来。买两套衣服,像个先生的模样,不要被别的学生给比下去了。” 说完,阿图起身就走,心中暗暗祝愿他能把书给教好。至于那个老婆也在找先生的话是哄他的,只是为了让他收下信封里的两个银币去买几身衣服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