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五)四股势力 (第2/2页)
胡氏外戚便完全把握了朝政,胡氏一党也因此盛大了起来。一党兴盛必是建立在别人衰落的基础上。作为世家门阀的成员,首要考虑的是自己家族的前途,只要不被压制得太过,一般也就是忍受了,没人愿意压上全族的命运来与胡氏进行一番鱼死网破。学院派就没有家族这个包袱,敢压上身家与人放手一搏,“丁丑谋逆”就是一例证。加上学院派根基庞大,又基本上算是能得民心,也容易出领袖人物,所以胡氏一党定下的决策就是拉拢世家贵族,而竭力地打压学院派。 如今,学院派基本上是偃旗息鼓了,帝党与世家门阀也都受到了胡氏的挤压,朝堂之上便形成了帝党、胡氏与世家门阀三大权力集团。但这也并非是说学院派就此烟消云散了,只要这些学院还存在,还在源源不绝地培育新人出来,哪怕是暂时地雌伏于低级官僚阶层,可打不定那天就翻了个大身,一揽朝权。 在皇帝下出兵的诏令以前,因尚思明并未上折请战,所以赵弘曾私下征询过他的意见,得知他并不怎么赞同朝廷即刻出兵美洲。 听尚思明的话中暗含深意,但皇帝没有权力去直接管那些军队,假使觉得不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出兵的诏令给撤回来。可远征的诏令已下,难道还能收回不成,那岂不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再说,枢密院的总体意见不也是即刻发兵美洲吗?于是,不置可否道:“尚卿的话朕知晓了,但北洋那边枢密院还是再催催,让胡督拿出个具体日期来。倘若你们枢密院最后的方略有变,也要即刻呈一份给朕。”
皇帝下令,杨戡与尚思明齐齐拱手道:“臣遵旨。” 再说了一阵关于备战的事,在皇帝的暗示下,杨戡与尚思明便揖手而退,暖阁里就剩下了另三名大臣。 两名大臣走后,阁内似乎空了许多。 赵弘揉了揉额头,舒缓一下有些发闷的头脑。他这段时间有些失眠,有时会于后夜突然醒来,而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陛下请保重龙体,勿过于cao劳。”黄国夏劝道。他今年五十二岁,身形胖大,满面红光,可说话却是轻言细语,是个出了名的好*性子。 赵弘在头上又揉捏了几下,对着他点点头,表示知晓了,然后道:“黄卿再说说那个出雲国的事吧,大家商议下看怎么办?” “遵旨。” 出雲国的事其实在座的各人都知道了,此事涉及到分封与归宗两项,属于理藩院与内务院的事务范畴。 接着,黄国夏就把海外司的密探去出雲国调查得来的结果叙述了一遍,说那个女国主花想容因被豪臣所逼迫,便寻思着把封国退回给皇家,期望能认祖归宗,列于宗室。 诸侯要退回封国,这是二百年来所未遇之奇事。哪一位高官显贵不期望着能有朝一日做到公爵,然后还得是在幸运的情形下获得皇家的分封。自睿宗以后,敬宗、景宗与德宗三位皇帝于八十一年间仅封了区区六位异姓臣子封国,且大者不过一县之地,小者半县而已,可见封国之难。出雲国有四县,民户十几万,国主能做出这个请求,多半是疯了。 赵弘在收到出雲国这份国书时,第一感想就是老着脸收回封地,可转念一想,觉得那个回归宗室的请求似有蹊跷,召来黄国夏一问,便大致给琢磨清楚了。等到理藩院海外司派出去的密探回来一禀报,便更是了然。 出雲国那个女国主的如意算盘无非是因为豪臣太强,觉得管不了这个国家了,干脆就想着拿封国去向皇家换个公主的称号,以后伺机再分封出去做一新国的国主。虽然新封之地不可能有出雲国那么大,但再怎么说也是公主,一县之地总是有的。以管不了的四县来换能把握住的一县,女国主也就认了。 认下这个女国主为宗室,收回四县,封出一县,净赚三县,这笔生意似乎做得过。可这三县不是好赚的,朝廷一旦收回了某个封国,那么天下的诸侯就会人人自危,虽然出雲国是处于国主自愿,但别人可不一定会那么想,总会有人怀疑是暗地里受了皇家或朝廷的胁迫。 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诸侯就定会起防备之心,甚至是异心。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汉景帝时的七国战乱,都说明一旦藩国起了异心,天下就会大乱。大宋有二百多家诸侯,地域是本土的二倍有余,民数总计有一亿五千万,一个小小的缅甸就捣腾了四年,若是普天之下烽烟四起,那又是何等地惨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