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三)代贤继的问题 (第2/2页)
大战中,美洲诸侯各国心态复杂。因为《内海条例》,诸侯国的出产也受其限制,必须经东美洲公司盘剥一道才能销往大陆。所以,诸侯国既盼望着朝廷能在压力下取消东美洲公司的贸易特权,又希望自身不在战事中受损。 假使西洋人不能打败远征军,朝廷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去取消东美洲公司的那些特权呢。因此,无论是否承认,诸侯起码是在潜意识里对朝廷战败有乐见其成的成份。 假使朝廷败了,照着西洋人打下南方凯旋港、万佛城、旧金山和内滨城的势头,难免他们没有北上夺取诸侯国领土的野心。如果是那样,这就关系到诸侯们的生死存亡问题了。再者,即便西洋人不来做灭国之战,只要控制了美洲西部海域,断了各国的贸易航路,那也是近乎是灭顶之灾。 总之,这场战事胜也不是,败也不是,诸侯们的算盘也是打不清了。所以三国诸侯给予代贤继的令谕便是:若远征军能取胜,便夹击西洋联合舰队;若西洋人能胜,则死守大地湾;若两者势均力敌,则暂且观望。 回想过往年月,代贤继一生打的基本都是和蔡国的烂仗。郑国与蔡国陆上接壤,港口又同处于大地湾之内,两国就成为了天然的敌人。你来我去的,打得个不亦乐乎。郑国国力与蔡国相仿,水师规模也相仿,但郑国水师的犀利程度却不是蔡国可比拟的。同种型号的战舰,一对一地较量起来,郑国舰能干掉蔡国舰,这是郑国的士兵长期训练有素的结果。蔡国水师在海战中从来都没打赢过对手,就被逼得不得不大建沿海炮台。 王维诗云:“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尤堪一战立功勋。”这几句可为代贤继此时的内心写照。作为军人他,难免不耻这种首鼠两端的指令,若有战机,谁又不愿意抓住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呢? 那艘消息船逐渐地近了,继而靠上了扬威号。船上的传令兵从绳梯攀爬了上来,越过船舷就径直地向代贤继走来。走上船尾楼,行了个军礼后大声喊道:“报!” 代贤继仍然目视远方,头也不回地道:“说!” “启禀大人!西洋舰队开始全军从归宁港启航,圣马丁号也在其中。”
联军在大地海峡南面的山上设了嘹望岗来监视敌军的动静,并通过一系列带有颜色的烽火来彼此传递信号。 联合舰队于昨日开始陆续地从归宁港内出航,今日又是全军出发,看来是远征军到了。代贤继面露喜色,却听得传令兵继续禀报:“敌军昨日出航的巡洋舰队在海峡口集结后,上午便向着南方的海域开去。” 他们不在海峡口静候远征军的到来,跑去南方干什么?代贤继面色一凛,低着头来回地踱了数圈,忽然有所悟,扭头便向身旁的卫兵大声喝道:“快!给老夫去取海图来,要美洲全海图。” 不多时,海图取来,在甲板上铺开。代贤继身子蹲下,手里拿着红蓝双色画笔在图上描了一阵,心中一系列疑问犹然而生: 今日已是六月十八日,照道理远征军无论如何都应该抵达大地湾外围了,除非他们是不准备前来。照道理,西洋人会在数百里外就布下侦查船,只要远征军一到这个范围的海域内,西洋人就必然有所举动。 昨日,西洋舰队就开始动了,或许就是探得了远征军正在赶来的消息。但他们为什么要南下呢,难道不准备与远征军决战了? 南下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突然觉得没把握,临战而退;二是远征军撤回了国,西洋人跟着撤兵;三是远征军根本就没来大地湾,西洋人探明了远征军的去向,尾随而去。 第一种可能性或许有,但不大;既然没把握,那他们为什么要一直守在这里,守在这里就得有被打残的觉悟。 第二种几乎没可能,一仗未打就撤军,胡总督如何向朝廷与民众交待? 第三种的可能性不小。如果远征军不准备来大地湾,那会是什么原因? 怕与西洋联合舰队展开决战?这怎么可能,远征军加上自己的舰队,力量几乎西洋人的一倍,如此巨大的优势之下不与西洋人决战? 难道是远征军行军途中出了问题?飓风?大浪?如果远征军遭到了风暴的袭击,舰队要寻个地方修整,那他们会去哪里?会不会已经撤回了长崎,所以西洋人得知了远征军撤兵的消息后,也就自行地退去了。 又或者是因为远征军去了南方,西洋人就跟着去了南方。难道远征军真的不来大地湾了,而是去了南方? 如果远征军真的去了南方,那他们为什么要去南方,为什么不直接来大地湾联同自己的舰队先把西洋舰队给灭了,胡总督到底在想什么? 什么样的原因才会使得胡总督要转进南方?如果去南方,远征军又会去哪里呢? 。。。。。。。 这些问题源源不断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各种可能性被他一一的摆了出来,然后再一一的推翻。最后,一个令他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又一次浮了上来:德阿维莱斯凭什么敢把他的舰队摆在大地湾里,他就不怕遭受灭顶之灾吗? 德阿维莱斯敢这么做,恐怕是他掌握了某些自己所不知道的内情,而诸侯国和朝廷的沟通一向都非常地稀少,代贤继自认为是丝毫不了解北洋的情况。 思来想去,这些问题还是回答不了,只得对着身边的卫兵道:“去请万提督、安提督与刘提督来扬威号议事。” 安提督是蔡国水师提督安庆绪,刘提督是长岛国水师提督刘国璞。 既然西洋舰队出动了,三国水师是不是该尾随一下,看看西洋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反正顺风南下,三国舰队有船小轻快的优势,如果见事不妙而翻身逃跑,西洋的战列舰也是追不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