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雷帝降临 (第2/2页)
巴隆达斯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那些千年古砖开始开裂,很快就到处坍塌。其实,闲置是一种可怕的破坏力,而这个道理,可不仅仅是对历史遗迹而言——魔族征服人界的计划荒废够久的了,再这么搁置下去,魔人恐怕要沦为人类那般堕落空虚的生物了,最后变作一堆腐臭的垃圾。 “孤可不想见到那样卑贱的同胞,更不会令骷髅塔沦为第二个‘巴隆达斯引水渠’——拥有骷髅塔如此方便的通道,就该大方使用、经常往来走动,才不枉费创造此塔的前辈的一番苦心。” “少主公所言极是。”发言者系雷帝身后左首第一位,名为囚牛。它身材瘦小、一副苦相,全身黄鳞,手持一把古旧二胡,乃是龙之九子中的老大。 囚牛平生爱好音乐,儿时曾来过人间,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故,世人将它的雕像刻于琴头。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之为“龙头胡琴”。 排在囚牛右手边的第二位龙子名叫嘲风。它高九尺、身强体壮,头长鹿角,由脸部至肩膀都有浓密的赤色鬃毛覆盖,不见五官,肩部以下长满鳞甲,尾巴鲜红似火,乃是九子中的老三。嘲风平生好险又好望,人间殿台角上的走兽便是它的塑像。 第三位唤作蒲牢。它生得一副童子身形,水汪大眼、面貌如龙,长尾盘缠至颈部,嘴巴形似一个紫色的小铜钟,在龙子里面排行第四。 蒲牢平生好鸣好吼,早年曾居住在人间界的海里。虽为龙子,它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将它雕塑成洪钟上的龙形兽钮。“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接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第四位取名霸下。它身高丈余,体格雄魁,龟首龙尾,背有墨绿色龟壳,九子排行第六。 霸下,又名“赑屃”,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雕像。人间传说它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并指挥它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第五位叫做狴犴。他身高一丈,体格壮硕,虎头龙爪,长尾带刺,全身关节处均绑有护甲,九子排行第七。 狴犴,别名“宪章”,平生好讼,又极具威慑力,人间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塑像。 传说,它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直断,再加上它的形象神威凛凛,因此,人们便将它的形象装饰在狱门上,或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但凡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也有狴犴神威。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第六位名为负屃,九子中排行第九,年纪最小,也是唯一的女性。她全无龙形,体态轻盈,戴一副银框眼镜、扎两束长辫,容貌文雅清秀,穿了一套蓝白相衬的高中校服,怀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负屃平生好文,世间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原形。 九龙子即东方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个儿子,每个都不成龙的形态,而且各有所长。东方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最适合用来描述龙子。所以固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之说。 龙九子的形象多饰于古今东方建筑或器物上,用作辟邪驱魔,以保安宁,寄托了东方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而龙子们却大多对此不以为然,追随路西法驾临人世的六子就是最佳例证——它们将给人间带来侵略、征伐、杀戮、灾祸…… “哎呦,奇了怪了…”无名烈手搭凉棚,一面望着塔顶那七名不请自来的“怪咖”,一面抓挠头皮,寻思:怎么刚来“大姨妈”就生娃啊?难道说,是有人在拍什么惊悚鬼片? 这个问题,阿烈是怎么也琢磨不透,便踏空飞近为首的路西法,面对面问:“喂,你们这是在拍哪部大片……” 雷帝岂容下三滥放肆!它充满轻蔑意味地手指朝下一比,牵引一发青雷轰地将小卒击得掉毛:“红头苍蝇,自寻死路。” 愣头青冒烟下坠…… 顷刻,九条身影飞速到达塔底,当中一位赤发大叔单手托住无名烈,好比凭空伸出一只拿云手,挽救天罗地网人。“小兄弟,你没事吧?”他问。 阿烈狼狈地转头,来者赫然便是八代剑神——剑痴英八!随行的尚有他门下号称“剑中八仙”的八位弟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