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二年发展 (第2/2页)
到极大的提升。兵力得到补充后,五个军团的护****拥有十五万兵力,其中,骑兵二个营3千余骑,火枪兵一个旅团7500人,长枪、盾牌兵兵5万余人,海军7500人,弓兵8万余人,炮兵1500余人,医务兵5百余人。护****十五万兵力全是战兵和辅兵,没有滥竽充数之事。 当然,十万护****士兵不可能集中起来使用,在西方军团要防御蒲甘国、古兰国、真国等边境地区,驻扎有3万余人;驻扎在占城、真国、南宋边境线上同样有南方军团3万余人。 北方军团3万兵马防御吐蕃、蒙古东方军团3万余人防御蒙古、南宋,海军不能动,此时的海军很弱小,正在训练水战。 中央只有一个师团,加上骑兵也就2万余人能调动,其他兵力很难抽调。所以,总的来讲,高欣麾下的护****表面上数量大,其实要防守的地方太多,兵力还是吃紧。 炮兵是新组建的,在凌统的努力下,早在二年前就研发出了红衣大炮。不过高欣闲太笨重,行动不方便,一直没有量产。只是生产了几门作为训练用。加上生产类似的红衣大炮,需要消耗大量的铜,高欣承受不起。 针对这个情况,高欣下令让凌统试铸铁炮。钢铁质量上去后,虽不稳定,却能得到一部分非常优秀的钢材,才让凌统研发的铁炮试铸成功。为此才开始量产,不过品质好的钢材不仅是铸炮用,火枪生产同样需要,护****武器装备生产同样需要,所以分配给凌统的高品质钢材不是很多。 凌统一边铸铁炮,一边研发新的技术、工艺,让铸炮技术不断的精湛。现在用钢铁铸的炮,有六镑、十二镑二种型号,基本能满足护****作战、防守所需。
因为高品质钢材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护****只有百多门火炮,东西南北四个军团拿走五十门,海军拿走三十门,中央师团仅剩下二十多门。好在凌统细心,不仅研发出实心铅弹,还研发出开花弹、霰弹,为火炮的攻击方式有了多样化。 欧阳奔雷、欧阳锋父子二人同样早在二年前就研发出了前装燧发火枪。只是钢材品质一直没有突然,每生产一只需要工匠手工锤炼,把普通的熟铁打成百炼钢再生产枪管,其成本极高,加上生产困难,一直没能量产。 后来钢铁厂生产届高品质的钢材后,前装燧发枪才进入量产。但产量同样有限,在生产过程中,虽然采用了水动力的最原始、简易的车床,可加工枪管时困难重重,毕竟枪管长度不易加工,所以生产量一直上不去。加上钢材品质好后,加工更困难。好在随后,钢铁厂的李大锤听取了欧阳奔雷的意见,试着锋钢管,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半年前算是研发出来。 钢管的度铸成功,为火炮、火枪的生产带来的天翻地覆的便利化,生产速度得到极大的加快。为护****火炮、火枪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意味着热兵器正式进入战斗中。 由于钢材质量的提高,弹簧、弹片性能得到大幅度增强。不仅为各加工业发展直到促进作用,在武器装备生产、研发中更是功不可没。 原来护****使用的竹筒炸弹,经过工匠们的研发,终于在钢材品质提高后弄出了后工的手榴弹,性能、杀伤力无法跟后世比,但却比竹筒炸弹强太多。现在护****已经配装,淘汰了竹筒炸弹。 新组建的兵种中,一是火炮受高欣重视,另一个就是火枪旅团。火枪旅团的士兵全是由原来蒙古仆随军整编成护****的长枪兵后挑选出来的。这些士兵军事素质经过几年的打磨非常的强悍,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原来俘虏的蒙古仆随军士兵,其家眷绝大部分都迁到了华夏境内生活。只有极少部分不愿意迁移的,高欣也让其退役回家。 为了把那些士兵的家眷弄到华夏国境内,花费了高欣太多的资源。从陆地上偷天换日入境,面临无数的关卡,那些关卡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行贿。不过要想让上万个家庭顺利迁来,光从陆地是不可能的。最后就海军组建后,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勉强能驾船出海。所以大部分是由海军负责完成的运输迁移任务。 正是士兵的家眷迁移到华夏境内,从而让那些原仆随军士兵忠诚度大大上升,把护****当成家,把华夏国当成自己的国家,把作战当成是保家为国。 经半年多时间的强化训练,一个旅团7500名火枪兵达到了每分钟发射四到五发的速度,关键是采取了燧发系统、纸装定量弹药,极大的提高了装弹速度。这是个了不起的事。也意味着火枪兵正式成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