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_第一百四十章 以战养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以战养战 (第1/3页)

    公元1626年4月20日,晴,明天启六年岁次丙寅年三月小二十四日,飞星破军,星宿主九,宜祭祀、出行,喜神东北,未时三刻为黄道吉时。

    未时起,金州辽东军大营,邓浩楠亲自为詹曾勇少校、沈秀芳上尉、杜永臣上尉、王元龙上尉等一干讲武堂骑兵科弟子们训话,为他们的这次出征做鼓励动员。

    未时二刻,邓浩楠在北城校军场为一万黑甲精骑训话,三鼓士气,并亲自授辽东军黑甲精骑秀龙军旗。

    未时三刻,邓浩楠登台奉酒祭天、祭旗,号炮三声,大军开拔。

    之所以搞得如此兴师动众,主要是邓浩楠集团的人心中都没底,虽然只是奔袭sao扰,不予鞑子旗军正面交锋,只是执行烧杀抢掠的三光政策,迫使努尔哈赤回师。但毕竟是砸陆地上作战,这些海边长大的将官们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到底效果怎么样,不敢妄下定论。

    一万黑甲精骑,黑压压的如同一条蜿蜒行进的黑色巨蟒,骑兵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黑亮的光芒。

    旌旗招展,头盔上的高高的红缨,随着战马的每一次跳跃而抖动着。每一位骑兵身上,都披着黑色的披风,在东风的吹拂下,呼呼飘起。

    这些腰胯战刀,手持长矛的骑兵,虽然是头一次出征,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或许鞑子在他们眼中很强大,不过当看着自己身上的精钢盔甲等各种护具时,那中害怕的感觉便被渐渐的冲淡了。

    邓浩楠在誓师大会上告诉过他们,你们的武器比鞑子的要锋利,你们的盔甲和盾牌也比鞑子的坚硬,只要你们比鞑子更狠,你们就是最强的。

    大军出北城,走小黑山西路。

    由于黑甲精骑的全体将士们士气高昂,第一天就奔跑了八十多里,出栾谷关哨所,当夜越过沙河,奔袭复州卫治所。

    复州城位于今瓦房店市复州城镇,是大连仅存的明清古城。明永乐四年,在辽金土城旧址修筑改为石城。清乾隆四十五年改筑砖城,呈方形,周长2947米,墙高8.35米,宽5.35米。门三,东曰明通,南曰迎恩,北曰镇海,门前均有半圆形瓮门作为屏障。现存东城门。1621年,后金兵取复州城,并毁了复州城。

    复州卫有鞑子两个牛录,六百鞑子兵。他们并没有驻扎在复州城内,而是在沙河入海口羊倌堡附近。因为对面就是长生岛,以前毛文龙开镇东江的时候,将辽东半岛外围的小岛都给占了。鞑子为了防备毛文龙登陆,因此都是靠着入海口驻扎,顺便抓捕一些试图从海路逃跑的汉人。

    复州卫的情况,詹曾勇等人已经通过栾谷关的哨兵得知。

    詹曾勇命令全军将战马的马蹄用布包裹住,马嘴也套上嚼子,防止战马出声,这样奔袭起来鞑子不容易过早发现。

    月色下,一万黑甲精骑分成十队,沈秀芳上尉率领两千黑甲精骑,从正面发起冲锋。杜永臣上尉率领一千五百黑甲精骑从左侧迂回,王元龙上尉率领一千五百黑甲精骑从右侧迂回包抄,三人发起冲锋后,将迫使鞑子朝沙河逃跑。而詹曾勇少校则带领中军的五个千人队埋伏在沙河北岸,带鞑子半渡时发起全军冲锋,务必一举全部围歼。

    战马奔腾而来,如山洪暴发。

    接近鞑子一里左右的时候,鞑子方才察觉。

    慌乱中,鞑子的两个牛录匆忙翻身上马,其中一个牛录准备组织迎战,另一个牛录却是将其阻止。

    “敌人势大,黑压压的一片,恐数量庞大,非我等力敌能下!且敌军趁夜来袭,恐有诈,撤退!”

    那个牛录一想也对,此时敌人战马已经加速到了最快,而己方刚刚上马,没有了战马的速度,跟敌人开战是铁定吃亏的。

    因此,二人急令六百鞑子撤退。

    然而,正如他们担心的那样,黑甲精骑速度已经起来了,一里的距离,等到鞑子上马的时候,已经杀到近前。

    “杀!”

    沈秀芳上尉骑着战马,当先下令投掷标枪。

    嗖嗖嗖!

    一阵阵沉甸甸的破空声响起,沈秀芳上尉带领的两千黑甲精骑,借着战马的速度,后仰右臂给力,几乎是同时投出了各自手中的标枪。

    鞑子接到命令撤退,纷纷猛夹马腹,战马缓缓跑动,还未等加速起来,便被铺天盖地飞射来的标枪击中。

    刹那间,惨叫声叠环。一米长的标枪,落下时,强大的惯性登时穿透鞑子的棉甲,直接透胸而过。有的更是连人带马一起穿了糖葫芦,马失前蹄,人仰马翻。

    普通人扔标枪不过三十多米远,战马上的骑兵投出的标枪超过五十米,且威力巨大,即便没有射到人马,扎入土中后,依然是剧烈的颤抖,嗡嗡声在黑夜中听得既清楚又慎人。

    一顿标枪飞过,鞑子跑在最后面的一百多人,都被笼罩在标枪的杀伤范围内,无人能够幸存,尽皆被当场顶死在地,只剩下几匹战马嘶鸣。

    这时,沈秀芳上尉带着黑甲精骑已经奔驰到了鞑子营前。鞑子的营地虽然简单,但是也有拦着的拒马。

    只是鞑子从来没见过明军有骑兵敢跟他们较量,而辽东半岛上更是没有明军骑兵,因此拒马造的又矮又简陋,已经失去了拒马的定义。

    沈秀芳上尉马到近前,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