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以战养战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娘的!终于砍了个牛录了!” 沈秀芳:“……” 杜永臣:“……” 王元龙:“……” …… 詹曾勇少校的话顿时令全军啼笑皆非,暗道:原来还在为之前没有亲身砍了牛录的脑袋而耿耿于怀。 “打扫战场!” “……” ※※※※※※※ 金州城 邓浩楠命令林风镇守,主持要塞工程,而他则换上辽东经略的官府,准备返回宁远。 无他,邓浩楠既然要留着“小七公公”的身份,那么就不能长时间的玩失踪。尤其是此时此刻,努尔哈赤率八万鞑子主力往攻锦州,辽东战局吃紧,因此他必须要回去。 这回,邓浩楠可不会独自再乱走了。大牛已经将侍卫队扩充到了五百人,除了装备法国的狗锁式火枪之外,他们还配备了战马,以及骑兵装甲和马刀。 当然,平时邓浩楠的侍卫队可以拉风一些,但是一旦离开大军的保护,侍卫队就不可以“玩漂”,而是要务实一些了。 当然,邓浩楠的侍卫队,即便穿上了骑兵盔甲,但是依旧帅气十足,同时有多了几分英气逼人。 红缨的高矮是邓浩楠手下骑兵部队军官等级的标志,因为战斗情况下,没人能够看得清甲胄上的鱼骨头肩章的数量和大小,因此还是按照大汉骑兵的标准,以头盔上面的红缨高矮作为官职大小的区分。 而侍卫队,作为邓浩楠的亲兵,那是见官大一级的职务,因此他们的红缨都非常高,红缨也长。 同时,侍卫队的披风是红色的,在黑甲精骑当中,只有尉官以上的官衔才可以披红色披风。 因此,侍卫队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团的火红,同样扎眼。在军队的眼中,他们是由一群军官来当小兵的。 侍卫队的所有人,都是军中精挑细选的猛将悍卒,虽然未必有猎人突击队那帮家伙们的强悍,但是也差不太多。 当然,邓浩楠是不会直接去锦州的,他回的是宁远,或者返回山海关。 一方面,邓浩楠这次回去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平辽军收复金州卫,并且修筑钢铁长城,做出反攻鞑子首都沈阳的架势给朝廷看的。另一方面,邓浩楠是准备大规模的发展骑兵部队,因此回来收刮大明的战马。 临行前,林风建议邓浩楠最好找蒙古战马,因为蒙古战马的耐力和速度都要远远高于大明河北产的战马。因为邓浩楠的骑兵批的是钢甲,因此重量要比鞑子骑兵的棉甲重,对战马的耐力就要有提高。 如果使用河北战马的话,长时间的奔袭和劳累,容易影响骑兵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大明除了河北产的战马还凑合之外,就剩下贺兰山河套平原上产的战马比较好了。 但是那边显然太远,如今陕西、山西流民造反着四起,运送战马的目标太明显,容易遭到抢劫,风险太大,得不偿失。 “那就剩下蒙古马了!” 邓浩楠问,林风回答道:“蒙古跟大明朝廷一向是很令人费解,一边大明跟蒙古各部互市,每年互市结束,蒙古的不少部落便会洗劫边塞,跟大明打上一两仗,来年再继续互市!因此,如果可能的话,校长这次通过朝廷跟蒙古接洽,咱们买蒙古战马,这样就不若于鞑子的战马了!” 邓浩楠点点头,他也知道大明朝廷的那令人费解的勾当。 此时,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都没有臣服鞑子,直到鞑子入关前的1635年才置信跟鞑子通好,1638年,喀尔喀三部“遣使朝见满清”﹐以后﹐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 如今,努尔哈赤原本应该远征喀尔喀,狠狠的修理一顿漠北蒙古各部,以便迫使林丹汗承认后金对漠南蒙古的事实上统治。 可是,邓浩楠半路插了一脚,将努尔哈赤的全盘计划打乱,并造成了宁远惨败的结果,这使得后金对漠南蒙古各部的影响力大减,漠北各部怕是更不甩努尔哈赤了。 因此,这次努尔哈赤出兵锦州,就是要挽回一些颜面,然后再远征喀尔喀蒙古各部,恢复后金的影响力。 邓浩楠想到这里,顿时感到历史被自己踹了一脚,正在慢慢改变,所以只有阻止了努尔哈赤兼并蒙古,再加上自己在后金的大后方,在金州卫修了一座要塞,就如同在鞑子的后背上钉了个钉子一般,让鞑子寝食难安,使得鞑子无法放心的出战大明,那么历史就应该会慢慢改变。 原本邓浩楠是准备集中权利消灭鞑子的,但是手下林风等都表示不赞同,用他们的话来讲,以邓浩楠眼前的实力,未必拼的光鞑子,就算拼光了鞑子,自己也损失惨重。 相反,他们认为如果邓浩楠灭了鞑子,反而却不会再得到明朝朝廷的器重,鸟尽弓藏,可是大明皇帝和朝廷的惯用伎俩,因此若是想要继续壮大自己,就必须在辽东鞑子的问题上做文章。 他们的意思邓浩楠懂,这跟催呈秀严令袁崇焕不得私自进兵后金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准备用国家的利益来保住和壮大自己的利益,挖国家的墙角,填补自家的院墙,何其相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