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_第两百章 第二次勒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章 第二次勒索 (第3/3页)

 “……”

    希福萨姆叹口气,面对邓浩楠,他这个老油条竟然被一个小年轻给打败了。

    “好吧!只是我们怎样交易?”

    邓浩楠道:“既然你们资金周转困难,那就先交一百万定金,剩下的分四个月还款,利息我就不计较了!最后你们交清之后,我放人给你们!”

    “……”

    希福萨姆一听,顿时摇头,道:“不行,上次你也是这样说的,结果我们却没有弄回范伟特少将,您知道吗?政府方面对我们很恼火,差点就撤销了我们的特许状!”

    “呃……”邓浩楠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个吗!上次的确是误会!那个费尔南多总督暗中窃听了我们的谈判。你知道的,那里是西班牙人的地盘,我也没有办法!”

    接着又道:“不过这次你们可以绝对放心,在我的地盘上,我说一是一,绝对不骗你们!”

    希福萨姆想了想,眼下真的拿邓浩楠没有办法,荷兰舰队无法撬开邓浩楠的军事基地,更知道邓浩楠的新舰即将完工,那时更没有谈判筹码了。

    于是道:“既然这样,那么我就再相信侯爵大人一次!不过我希望我们的协议以正式合约行事完成!”

    “好啊!”邓浩楠立刻点头同意。心道:看起来荷兰人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不过一张白纸不能说明什么,真正的还得靠实力!

    “侯爵大人!”希福萨姆又道:“我希望这张合约也能终止我们之间的战争,消除我们之间的敌意!”

    终止战争?消除敌意?

    那是不可能的!

    邓浩楠心中摇头,即使没有占领台湾,太平洋贸易公司也会跟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生尖锐矛盾,毕竟双方都是以海上贸易为主。

    不过,眼下能不跟荷兰战争最好,毕竟荷兰这个国家如果真的惹毛了他们的话,还没有爆发英荷战争,就先来明荷战争就不好了!

    邓浩楠心中明白,荷兰人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将会持续半个世纪。三次英荷战争,总的来看荷兰人在海上并未输给英国,只是输给了贸易封锁,以及法国的军事入侵。

    荷兰人庞大的造舰能力,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英荷战争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邓浩楠最为忌惮的。真的惹毛了荷兰人,让荷兰人将目标改到远东对付大明,那可就便宜英国了。

    因此,邓浩楠即便明知道跟荷兰人之间必然会有一战,但是如今他跟希福萨姆都在尽量将双方的战争押后,毕竟战争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敲诈了荷兰人五百万两白银,但是邓浩楠却在贸易上给荷兰人留了面子和利润,那就是允许荷兰商船在邓浩楠的地盘内采购货物,也允许荷兰人跟其他国家商人公平竞争。

    之所以这样安排,邓浩楠心中更是忌惮英国人,虽然现在还是蜜月期,但是邓浩楠已经开始着手算计英国人了。

    给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些油水,让他们感到花了五百万两赎金并不是太吃亏。同时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跟英国东印度公司竞争的话,也好同时削弱他们两个,甚至可以借助他们两个都有特许状的公司干起了,提前掀起英荷大战。

    而作为荷兰方面的代表,希福萨姆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美洲的西印度公司出现了麻烦。西印度公司是负责美洲贸易和侵略的,然而由于大西洋离着法国和英国太近了,英国和法国的舰队直接出现在了加勒比海。

    英法接着对西班牙的掠夺,同样抢劫没有武装防护的荷兰船队,这给荷兰西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英法出兵占领了加勒比海内的岛屿,而且还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挨着墨西哥建立殖民地。而荷兰开辟的新阿姆斯特丹就在他们附近,矛盾日益激烈,基本上处于战争边缘了。

    与此同时,巴西开始反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事占领,使得东印度公司兵力紧缩。而在远东,查理一世颁布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特许状,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了军队和舰队,最近英国人开始进入马六甲,在新加坡开辟了殖民据点,这样一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总部就处于英国军队和舰队的威胁之下。

    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后的底线不是赎回邓浩楠抓的俘虏,而是不能够跟邓浩楠全面开战。

    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不过邓浩楠跟希福萨姆二人谁都没有猜出来对方的底线。

    于是就是在这种相互算计的情况下缔结了。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邓浩楠跟荷兰东印度公司停止战争,恢复平等民主的友情。荷兰方面用五百万两白银赎回荷兰战俘,辽东都督府方面守约释放战俘。附件,规定双方开辟互惠互利的平等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城市、港口允许辽东都督府旗下太平洋贸易公司进行守法贸易。辽东都督府治下城市、港口允许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守法贸易。双方表示一旦发生领事纠纷、贸易摩擦,双方都尽量保持克制,定期举行高层会晤,以解决矛盾争端。

    条约很简单,但是却很实惠。荷兰东印度公司是有特许状的,相当于国家政权,而辽东都督府显然在这个条约当中超出了权限,因为邓浩楠从来没有得到过大明政府的特许状。

    一场紧张的局势,经过邓浩楠跟希福萨姆的会晤后,竟然奇迹般的达成了协议。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之后,荷兰东印度舰队立刻撤离了大明沿海。邓浩楠看到了希福萨姆的诚意,知道双方短时期内不会爆发战争,因此也没有必要再为难对方,故意拖延时间了。

    一个月后,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阿娜姆少将跟邓浩楠的正式签字,双方交换了合约和附件,于是合约正式生效。

    五月三日,阿娜姆总督将德维特总督以及两千多荷兰俘虏带走,与此同时,邓浩楠也收到了五十万两黄金的赎金。

    辽东都督府府库里多了五十万两黄金,虽然比起三个月可能损失一千万白银来说,也算是小小的补偿了,毕竟战争大多数都是损人不利己的,能够这样解决,邓浩楠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邓浩楠没高兴两天,朝廷便过来了旨意。

    由于朝廷得知了邓浩楠跟荷兰结束了战争,因此要求邓浩楠进京述职的公文也就迫不及待的发了过来。

    原因很简单,朱由校突然表彰邓浩楠对荷兰取得了胜利,挽回了大明的面子,因此在北京为邓浩楠修了一座靖海侯府,以示奖励。

    外人看不出来什么名堂,邓浩楠知道张皇后的密旨,因此他知道这又是朱由校的计策,目的就是拖邓浩楠下水。

    进京述职,邓浩楠已经没有任何借口推脱了。文官不回去述职还差一些,武官如果不去,那就给了朝廷口实,等同于造反。

    于是乎,邓浩楠不得不安排和准备一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