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千古月_第086章【佛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86章【佛缘?】 (第1/2页)

    悠悠太行,层林浸染,山上刀兵相见,山下静若桃源,连日阴雨方止,气象焕然一新,焦木得以重生,一切欣欣向荣。

    小径深幽,直徘徊到山下一处圣地所在,幽林止顿,一座禅院拔地而起,高石围墙森然而立,朱漆巨门上书几个雪亮的大字:“白塔寺”。

    山门紧掩,寺内布局紧密,石板路两旁井然有序地坐落着方丈禅室、厢院、香积院、百宝泉、观音殿。

    向里走,便是前后两院,前院天王殿、钟鼓楼、毗卢寺、坛殿接踵,之中点缀着多处偏殿、厢房;迈过垂花门,后院建筑映入眼帘:大雄宝殿、藏金阁、文殊阁竞相入眼,左右经堂香室相交呼应。

    白塔寺始建东汉,坐落于太行山下,与磁州相邻,乃为西域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所建,历史悠久香火鼎盛,慕名之客络绎不绝,但也堪称多灾多难,每逢战乱,这里必受牵连。

    金人与磁州兵在这泱泱太行已经缠斗五日之久,只落得生灵涂炭,这之间又上演了大火烧山,阴隔断的一幕,那个时代神明的可信度甚至高过了统治者,北魏孝文帝就曾到此礼佛,文殊菩萨的威名更是远近皆知,因此寺内虔诚的佛家弟子便对文殊显圣,天兵普渡一事深信不疑。

    佛家空门向来以杀伐为耻,劝人向善为己任,今日正值十五,寺内热闹非凡,老方丈因感于人事,便决定借吉日沐浴斋戒,论禅礼佛,普渡亡灵。

    方丈禅室之内,一位身着金黄袈裟的老人正盘腿端坐,闭目捻珠,口中喃喃普渡经,这人便是白塔方丈弘远禅师,老方丈年过七旬,白须自腮颌垂下,这时,一名小沙弥悄无声息地走进禅室,见到大师正在打坐,不忍打扰,便转身向禅室外走去,老方丈纹丝未动,声音悠长地开口道:“清远!”

    那小沙弥一听到老方丈在唤自己,连忙转身,毕恭毕敬地回道:“师父!”

    “为何来了又走,是不是有什么要事?”

    小沙弥闻言回道:“师父,师叔叫清远来通禀一声,一切都准备停当,普渡大礼可以开始了!清远见到师父正在潜心诵经,不敢打扰,这才侍在门边等候!”

    众多弟子中,清远入门最晚,但老方丈却对这个弟子喜爱有加,因为他身上透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礼节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虽说这个小弟子来历不明,但佛法无边,向来是有缘者不问出处,所以老方丈也就没有多问。

    老方丈脸上闪现出一丝怅然,缓缓地开口道:“不忙,等一位重客到了再做不迟!”清远不同其意,但尊卑有别,又不好多问,老方丈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一样,淡笑着开口道:“地支八位,行有客来!清远啊,你在山门等候便是!”老方丈说完重新闭上眼,继续诵经了,清远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小跑着向白塔寺门前跑去。

    .......

    嘴上说着要决一死战,但却因军心大乱而壮志未酬一千名余名精神恍惚的金兵硬生生地败在了三百奇袭营军士和二百多名往日见到金军只有落荒而逃那一种出路的厢军手中,耶律余睹擎着长剑带领着惊破了胆的二十多名军士向太行高峰跑去,四周喊杀声忽隐忽现,不时便有磁州奇袭营将士腾空而落,连战了几阵,奇袭营军士却如同阴魂一般紧追不散。

    来到山涧一条小路旁,耶律余睹四下观望了一阵,见没有追兵,心中暗松了口气,正想经小路赶往山顶,却猛然眉头一皱,送眼望去,由于连日阴雨,那条小径已经泥泞不堪,就算费尽周折地爬上去,也保不准会劳而无功,耶律余睹又累又气,破口大骂道:“想我耶律余睹征战一生,壮志未酬!竟然会栽倒在此处!真是天不倦人人何以王!”

    话音刚落,便听到身后一个声音传来:“你怪得了谁?不忠不义的事做得多了,老天自然不会对你手软!”

    耶律余睹这几日已经对这个声音再熟悉不过,自己能有今日全是拜这个人所赐,耶律余睹回过头看着不远处手提红绫长戟的文子逸,冷冷地说道:“士可杀,不可辱,你究竟想怎样?”

    文子逸听了这话不禁感到好笑,几乎每次都是这样,自己的对手在强弩之末,无计可施之时都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面孔,而自己却总是习惯听着对手发完牢sao才做自己想做的事,“耶律将军,今日休怪子逸无情!你的这颗项上首级,文某是拿定了!”文子逸本来是对想耶律余睹这样的历史人物都有所敬仰的,毕竟眼前这个人也是条汉子,虽然是卖主求荣出身,但后来起兵反金又落得孤被杀,那种豪情未尝不让人佩服之至!

    那是旁观者的敬仰,但今时今日,那种敬仰却荡然无存,因为文子逸深陷其中,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