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赵构亲审】 (第2/2页)
登将军一人,我且问你,完颜宗弼破城之时可否对潞安州百姓索取分毫?又有没有将陆大人夫妇尸首开膛破肚? 要想让别人信任尊重,是不是要先检点一下自己!当日杜大人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是效仿当初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败将?还是要亲自上演一把乱箭摧小城?只会在敌人已成强弩之末时仗势凌人,这样不计后果的作为难道就是仁义之举?这样的作为难道就能给我大宋争光吗?” “我不是要跟你谈仁义和诚信,即便这些话在理,那轻易放走金国公主的事,文大人你又作何解释?”杜充咬住一块不撒手,步步紧逼地问道。 “为了弥补我心中的愧意!”文子逸义正言辞地说道:“杜大人,文某问你最后一个问题!难道为了征功你就什么都不顾了吗?” “为将者,就要有以国为重的信念!即使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杜充摆出了一副忠臣相,不留余地地回道。 “呵呵,以国为重,这几个字在杜大人的口中说出真是比啐一口口水还要简单!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呵呵,大人此话若是单单听着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可但是!”文子逸话锋一转,继续质问道:“杜大人,试想一下,若当时被困在大殿的是你而不是完颜昌,被重兵重重包围之后,大人你就敢保证你会身先士卒,而不是像狗一样摇尾乞怜吗?战场之上虽然不能够存在怜悯,但惺惺相惜却是将遇良才之后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 “前尘往事比比皆是,子逸就曾亲手放过完颜昌将军,因为一个勇将,应该死得其所,死在自己适当的地方,而不是死在蓄意的乱箭和诡计之下!”文子逸转向赵构继续说道:“殿下,当日若你,在自己担保之后将干戈化解,换来了敌人的动容,但后果却是已经束手就擒有战败自降之意的敌人被自己人用诡计害死,自己落得个名誉俱毁,您是不是心中也会含有愧意,是不是感觉也要亲自去做些什么来弥补心中的愧意!这样的做法跟通敌有何关系?跟策反有什么关联?请殿下明断!”
“文大人说的好!”文子逸话音刚落,座下的刘浩终于再也坐不住凳子了,就见这位相州指挥使起身道:“国难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耻辱,如果我大宋军将仍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面对一向对自己蔑视的敌人做出下作之事,岂不是自取其辱!” 一旁宗泽闻言也起身道:“刘将军所言甚是,文知州此举情有可原,况且若是子逸心生逆反之意,又何必禅精竭虑地筹划光复汴京之事!依老臣观之,这简直就是始作俑者无端生出的无稽之谈!荒天下之大谬!” “是啊,文大人一功抵万过,即便是私自放走金人公主,那小小的罪名与这一记大功相比也是微不足道!臣请命,望殿下赏罚分明!切莫寒了军士之心!”这时,从殿外传来了一个声音,众人顺眼望去,只见两州宣抚使李纲英姿飒爽地走了进来,身后韩世忠、梁红玉也随后开了腔:“殿下,军心稳定才能有望振兴,磁州兵虽然公然哗变,但都因为朝廷赏罚不公以及救主心切所致!望殿下明断!” “是啊,殿下!文大人实在是该赏而不该罚!请殿下明断!”“.......”座下众将官见刘浩、宗泽、李纲、韩世忠这些上将都开了口,也都纷纷起身为文子逸辩护起来。 形势一边倒,杜充一下就傻了眼,赵构却在心中欣喜若狂,但为了让杜充死心,赵构还是信手一挥,看着狼狈不堪的杜充道:“杜大人,你还有何话说?” “这,这、唉!微臣无话可说!”杜充直觉从脖根子一直寒到了脚底板,眼下这个情形,如果自己再说什么,简直就是玩火**,来日方长,只要有命在,就不怕没有机会一雪前耻,杜充定了定心神,光荣地主动地讪讪退了下去。 赵构这位大主审官生怕会再有什么变故出现,动作迅速地拍下了惊堂木,威严地说道:“案情已经了结,磁州知州文子逸通敌叛国一案纯属无中生有!该赏即赏,就此任何人不许再提此事!退堂!” ....... 汴京城外,崔俊臣等人焦急地看着那道碍眼的城门,已经寅时将过,城中的会审还是全无动静,秉义郎岳飞看着崔俊臣等人急切的样子好言劝慰道:“崔参事,各位将军稍安!文大人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嗯!”崔俊臣闻言点了点头,就在这时,黄门执事在城头声音嘶哑地喊道:“会审结果已定,前任大理寺三品侍卿、磁州知州兼滑州知州文大人无罪!磁州军士救主心切情有可原,将功抵过,待与文大人相见之后速速退守滑州,康王殿下决议不予追究,钦赐!” 被黄门执事这一大堆复杂的官阶弄得心如火烧的磁州军将听到了文子逸平安无事的结果,不禁雀跃一片,岳飞与崔俊臣相视一笑,心中大石落定,崔俊臣长舒了一口气,大有如释重负之感。 “支呀”一声沉闷的杂音过后,汴京那座仿佛千年未曾开启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个人影缓缓地走了出来,衣冠飘摇,玉树凌风的身影缓步走出,那人正是文子逸,在他身后,李纲、韩世忠等人尾随其后,崔俊臣等磁州将官纷纷下马迎了上去。 ........ (今日两更完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