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立帝,迁都】 (第2/2页)
日太祖皇帝自陈桥驿启事一统天下,便将都城设立在这黄河一带龙脉之中,若是此时将都城移到别处,恐怕会寒了先祖在天之灵的心呐!”宗泽总老大人听到商议迁都,立刻就出列阻拦道。 杜充一见,连忙说道:“宗大人,守旧不然是好的,但是这道堡垒的脆弱程度大人不会是没有见过吧?殿下所言甚是,要想振兴,就要革新一切!就要重头开始!” 宗大人闻言脸色骤变道:“笑话,杜充,旧都龙脉所在是太祖所定,后世子孙怎能擅自改动,汴京失守,主要原因是我大宋军队久不cao练,军心纷乱所致!莫不是杜大人也想做做郭京之流,妖言蛊惑新皇不成?” 杜充被宗泽气的脸色惨白,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一旁刘浩见状连忙上前安抚道:“宗老大人莫要动怒,殿下之言并非没有道理,这旧都累遭掳掠,实在是处伤心地,自古以来新君立位都要另谋新都,为的就是暂时忘却前耻,以此来调养心神,壮大国力之后才能重振河山,既然殿下想要迁都,那我等为臣者就要死心维护,待他日将两位圣上得还中原,再迁回旧都不迟!” 赵构闻言连连称是,宗泽看向文子逸,文子逸示意地点了点头,宗泽老大人恋惜故土,见状长叹一声,良久才躬身拜道:“殿下,既然非要迁都,老臣也不做拒绝,但只求殿下能答应老臣一件事!” 赵构点头应允道:“宗老请讲!” “老臣身为东京留守,便有责任守护旧都,此次新都迁去,老臣恳求圣上能够恩准老臣继续守卫旧都!”宗泽此话一出,赵构不禁愕然,文子逸见状也起身说道:“殿下,叔父说的有理,这旧都居于黄河岸边,安危也是不可小觑,子逸愿与叔父一起镇守旧都,为殿下分忧!”
“文大人、宗大人,你们二位这是做什么?”赵构有些惊色地问道。 文子逸躬身回道:“殿下心安,我与叔父并无他意,只是念及殿下新皇登基,必须要有人为新都打理好门户,这才出列请命!” 赵构看这意思,这二位叔侄大概是真的心意已决,便挥手苦笑道:“好吧,两位都是有功之臣,有这样的请求本王也不好推绝!” “谢殿下!”文子逸拜谢完毕,转身看向了宗泽,两叔侄相视笑了一下,回坐到了座位之上。 赵构眉头深锁,若有所思地沉吟道:“新都,新都,这新都该定在何处?” 底下早已有人起身说道:“殿下,我等观之,金人战火波及之处,唯苏杭一带相对平静,新都既然需要静调,就必须寻一处清幽之所,到那时与旧都交相呼应,成为唇齿之势,岂不更加周全!” 赵构顺眼望去,这位正是之前那位宰相右仆射唐恪,紧接着,又有几位相互应和着走了出来,与唐恪交相呼应着规劝赵构。 “说的轻敲,苏杭之地,这苏杭之地地大物博,仅仅之间就有数座郡县,这到底定在哪?总不能让本王跟你们亲自去报蒙侦查吧?”赵构又是一番苦笑道:“好了,今天就一轮到这儿吧!各位达人暂且退去,cao办一下迁都事宜,三日后再次商议,本王定要一举敲定!”......... 所有人退出了大殿,文子逸与宗泽并肩而走,出了午门,便看到城门口贴出了大理寺告示:“吴拜、王时雍等罪臣为虎作伥,颠覆我大宋威严,经大理寺三位正卿定夺,伪楚政权知枢密院事王时雍等人一并斩首示众;牵连小吏一概革职查办,轻者贬为庶民、重者拘押发配!” 文子逸尽自己的能力喃喃地翻译着白纸告示上的古文字,就在这时,宗泽示意了一下文子逸,文子逸顺眼望去,就看见告示之下赫然跪着一个身着青灰袍服的男子,不知为何,那名男子看上去心事重重,而且面色惨白,几个守门将士正没好气地试图劝走男子,但男子却仍然跪拜不语。 文子逸见状呵笑一声,顿时就来了兴致,与宗泽一同走上前去,守门将士一见连忙施礼叩拜,宗泽笑吟吟地挥手问道:“不必多礼,几位将军,这是怎么回事儿?” “大人有所不知,这人名叫耿世延,是先皇年间的进士,金人破城之后,怂恿张太宰并继位为帝,这人因为有些才干被金人留下,但耿大人却没有按照金人的意思为虎作伥,甚至连降三级!现在东京光复,罪魁祸首皆已伏法,本来没耿大人什么事儿,但这儿会儿却不知发的什么疯,硬是赖在这里等着朝廷处置他!”那名守门将军苦不堪言地回报道。 文子逸闻言不觉有些好笑,天下居然有这样的人,不往好的地方想,偏偏要上赶着等着别人处置自己?这位仁兄不是脑筋错了位,就是读书读傻了。 (PS:今天就到这里,头疼还在继续,真是让人忍无可忍!各位朋友,独欢期待你们的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