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美好生活_第四卷 暗流涌动 第134章 为官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 暗流涌动 第134章 为官之道 (第2/2页)

们知道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听到了杨绛的话之后老王爷眼睛一亮对着杨绛询问道。

    “共同点?这些人都是怀抱有一个济世安民的心来投靠朝廷的,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很大程度上面的改革,只不过最后落得结果都不是很好罢了。”说道最后的时候杨绛的脸色微微的有些凄凉,杨绛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说的不错的,问题倒是分析的挺通彻的,但是小子你忘记了一个最主要的地方,我想问问你他们其中有几个算是变法成功的?”老人微笑的对着杨绛询问道,但是语气中却不给杨绛留一丝诡辩的余地。

    “有几个?说实话似乎之后商鞅一个人能算得上是变法成功的人,而且还是下场最惨的人,若是小子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秦孝文王继位之后商鞅就被处以车裂之刑。”回想了一下当年的教科书杨绛微微的对着老王爷说道。

    “恩,说的不错,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他们都算得上是失败的原因吗?”听到了杨绛的话之后老王爷点了点头,确实商鞅算是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变革家,但是却下场惨了点。

    “愿闻其详。”杨绛虽然有后世人的总结,但是却也想听听老王爷的意见,一来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见解,采纳百家的见解对自己会有好处的,二来就是后世那些专家的主观意识太强,难免给人一种误导。

    记得在前世的时候那些专家都是在极力的宣扬人家司马光的不好,但是事情真是这样的吗?小的时候杨绛或许不知道,但是大了的话杨绛便也知道了,虽然杨绛不关心历史,但是却也避免不了多多少少的解除一点关于历史的书籍,这样才让杨绛彻底的扭转了对司马光的看法。

    其实当初的司马光和王安石完全只是政治上面的冲突,而绝不是下面的那些历史学家们说的个人和代表的政治集团的冲突,王安石提出来的主要是开源的理财方针,也就是说要把钱从百姓和大地主的手中收归到中央的手中,而司马光提出来的主要是节流的理财方针,既削减朝廷的过度开支,从而达到藏富于民的这样的一个目的,两个人从来都只有在政见上面的不和,断然没有私人的恩怨夹杂。

    “变革之人往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皇帝的心思,得到皇上的支持,这样的话才他们认为才能变革成功,但是往往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就是如何才能得到下面的广泛的支持,若是只得到了皇上的支持而下面的人不支持的那么就相当于没有根系的浮萍,变法没有一丝的效果,相反若是得到了下面支持的话而没有得到皇上的支持,那么变法同样是没有一丝的效果,甚至到最后这个人的下场将会是很惨的。”老王爷对着杨绛说道。

    “我明白了,老王爷的意思就是要我上下逢源,若是我走变法这条路的话就必须要得到上下的支持,要不然也是一事无成?”听到了老王爷的话之后杨绛微微的对着老王爷说道。

    “恩,也就是这个意思,若是走变法家这条路你不能做到左右逢源的话那么只有失败这一条路能走,而且你要记住下面人的支持主要是那些世家大地主这类人的支持,而断然不是那些百姓对你的支持,知道了吗?”听到了杨绛的回答之后老王爷满意的点了点头,杨绛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

    “其实在朝廷之上只要是能做到上能对得起君王,下能安抚百官也就行了,至于说鲁莽是断然不能有的,我想说的话也就这一些了,记住朝廷为官断然不能轻率形式。”老王爷对着杨绛低声的说道。

    “是的老王爷,杨绛记住了。”听了老王爷的一席话之后杨绛顿时心窗打开,不过杨绛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过是一个新人,就算是自己听从了老王爷的话那么自己距离自己的梦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前面的路是艰难的,杨绛知道若是自己连为官之道都不能真正的掌握那么更不用说什么匡时救国之说了。

    “当年老王爷的为官之道改变了我的一生。”这是大明帝国及欧洲西伯利亚一字并肩王杨绛在垂垂老矣接受大明帝国晨报时说过的原话,不过最让杨绛遗憾的就是到了那个时候杨绛都不知道这位王爷的名字已经封号是什么。只知道这个王爷是一个贤王。这也成了了杨绛终生一个最大的遗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