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浪翻滚(三) (第2/2页)
且袁绍本就更钟爱自己这个三儿子,把袁谭的话都当成了推脱责任的借口,反而火上浇油,更加看袁谭不顺眼。 袁谭见说也说不过袁尚,而且袁绍也在气头上,便主动请命去帮助文丑驻守黎阳。在黎阳的郭图一直都与他关系不错,有这个谋士在身边,袁谭终归有了个信的过的人商量。而且文丑又是有勇无谋之人,一旦打了胜仗从他手中骗个战功什么还是很容易的。高阳军团实力强劲,终归不会像青州兵那样一击即溃。 袁绍果然也是看着袁谭碍眼,听到袁谭要去黎阳,当下也就同意了。于是袁谭就带着他的一千亲卫去找了郭图。 ———————————————————————————————————————————————————— 烟火曰: 关于青州兵,一直都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在烟火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篇网上转的文章。 “青州军。来历大家都知道啦~~“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三十万降卒中挑选的精兵(汗……先假设真有三十万)战斗力岂不…… 可事实上又如何呢?问闲翻了翻书,结果大吃一惊。 历史上的青州兵所参加唯一胜利的战斗就是击破徐州陶谦的战斗而且这个“胜利”大家都知道所过残掠杀戮百姓。俺不否认这是得到曹cao默许的,至少没有积极去预防,但青州兵在这一战中充分表现了盗贼本性,也直接的给曹cao声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然而曹cao忍了下来。原因在前面提到过。 青州兵在劫掠***的驱使下能够胜过关张二位万人敌所统领的丹杨精兵,其战斗力可圈可点因而曹cao容忍了他们这种暴行。
紧接着,吕布袭击兖州,曹cao回师与之大战。结果如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这成了曹cao一生中败的最惨的仗之一,在老罗笔下被描写的相当精彩。后来又借张松之口嘲笑:“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谁曾想到,这一仗败就败在青州兵不战自溃上呢? 这说明什么?青州兵毕竟是降兵,不会真心为曹cao作战,征陶谦时有利益驱动所以奋勇在和吕布所率天下闻名的并州骑兵作战时自然没理由拼命。 青州兵的第三战也是最后一战大家也都知道,比较有趣。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想必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就是曹cao一生中因为泡妞所败的最帅一仗——宛之战。在此大败之下青州兵反而趁乱劫掠?可见其对曹cao的忠诚有多少了。 而且“太祖宽之”四字也说明了他们平时的放纵以及曹cao对他们一直抱有希望。而诸将的不满也达到顶点,和臧霸一样属于泰山兵的于禁(说来话长)就借此攻击“数之以罪”想来平时的骄横不法也不少吧。 此事后于禁不但没受处分,反而立功受奖,说明曹cao已彻底对青州兵丧失信心。自此之后青州兵再也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 裴松之曾经对曹cao官渡前的军事力量提出疑问:“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馀万,馀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 这个针对青州兵的疑问问闲斗胆回答他老人家一下,当时的青州兵已经退出曹cao的军队编制。 况且曹cao转战天下,手下名将无数,出身行伍的也不少,但竟没有一人出身理应是最强悍的青州兵中,也可说明青州兵的无所作为。 最后对青州兵的记载是:“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看看其实一直都不买曹cao的帐。” ———————————————————————————————————————————————————— 烟火对青州兵一直也都不太看好,前文中所提到的典故略懂文言文的朋友都能看得很清楚,所谓实力强大的青州兵,也不过是小说中的包装而已。 在烟火的这篇小说里,青州兵早晚还会出现,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青州兵就已不是袁谭手下的残兵败将。至于那时的青州兵究竟会迸发出何等的战力,下面的内容自然会给朋友们一个交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