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在穷不能穷教育 (第2/3页)
“jickson?”张佳佳扭头,看着袁野眯起眼笑道,“怎么他还不知道你的身份?” 袁野耸耸肩,“我的身份有什么好知道的?他只知道我是一个有点存款有点爱心的人罢了。” 而一旁地刘翔则皱眉思考了一下,眼前的这个男子仿佛颇有几分熟悉。这样想着。刘翔便也扭头问道哦:“老袁,这人叫什么名字?” “来头不小——北师大的研究生,在论坛报名来这里已经半年多了。哦……在他接触到论坛的时候都到这里来过几天。”袁野笑了笑,眼神中却有着敬佩。“叫徐本禹。” “徐本禹?”刘翔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随即笑了起来,“原来是他。怎么,你准备找他在这边负责么?” “嗯。是地。这个年轻人很值得信赖和尊敬。而且家世也相当的……”袁野偏着头,看着正在朝着他们这辆车张望的徐本禹笑道,“根红苗正。” “既然你选择的,那自然是没错地。下车吧。”刘翔说着站起身。帮佳佳拿起了挎包。 刘翔对于眼前这个明显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有些黑瘦的徐本禹有着很深的映像,作为2005年感动中国的究生地身份自愿的、默默无闻的在这个整个中国都可以堪称“最穷”地地方支教了一年多时间才被人们所知晓。而且在被报告之后依然坚持着支教。 或许他有心退却过。在被央视采访后会有一种考虑光环地心态而坚持。但在刘翔眼中。能够坚持下来地。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英雄。 而英雄。是值得尊敬的。 一行三人朝着徐本禹走去,由于袁野已经和他见过一次面,所以对方也一下子认出来了。 没有客套,相互介绍并握手之后徐本禹带路走向外面地公路。 “走一走吧,我们也来见识一下这个在全国都能排上号的县城是什么样子。”刘翔笑笑,抬头望向四周。 毫无疑问,这是真正落后的县城。虽然也有不少几层楼高的建筑,但更多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平房和路边的小摊贩。 “嗯,其实说穷……也不见得十分穷,比起其他地方,这个县城还是勉强能过得去的,毕竟这方面有国家扶持,你们来的时候不也见到了么?高速公路都快通到县城了。等走过一段就能看到新城区了。”徐本禹笑笑,厚厚的眼镜片后面的眼睛闪着睿智的光。“最穷的是山区,里面交通落后,信息闭锁,甚至好多地方连电都没有牵——太远太不方便了。大山深处,甚至还有很多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的农民。” “就是这样的环境,造成了‘最穷’的局面——没有老师。除了一些自愿者,基本上不会有院校毕业的老师回到山里面教书。教育的落后导致了整个经济的落后,这是靠短期的扶持不能解决的。” 刘翔拣起脚下不知道被谁捏扁了的易拉罐,瞄了半天却没有看到垃圾桶,只好无奈的丢到路边的一棵树下,结果片刻后,便被一个拾荒的小孩收进了编织袋。 叹息了一声,刘翔看着徐本禹问道:“嗯……那山里的生活水平呢?” “连电都没有,你说还有什么水平?”苦笑着,徐本禹用脚踢开一颗挡道的石子停了下来,看着刘翔,“如果你们也是来支教的话,得考虑清楚才行了。” 毫无疑问,在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徐本禹。刘翔和张佳佳虽然并没有多少学生特有的气质,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是那种刚刚从学校毕业、或者正在读书的年龄。而jickson,只知道他是一个刚刚工作不久,又碰巧继承了一大笔家产的“好运儿”而已。 所以,徐本禹说这话的时候。是用师兄地身份说的。 刘翔听了淡淡一笑,停了下来。 “那徐师兄你认为……我们更多的需要怎么做呢?大规模的建学校,然后进驻志愿者?” “都可以,任何一个方式都可以。”徐本禹也停下来,重新看了看刘翔。从年龄上看,刘翔无疑只是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模样。但徐本禹却隐约感到,这个看起来比自己小了四五岁的年轻人却没有一丝的学生气质。相反的,却有一种让人无法琢磨的神秘感和从容感。 这种从容感,并不是装就能够装出来地。而是必须有身处大局之外。指点大局之中的那种环境才能磨砺出来。 更为奇妙的,是徐本禹隐隐觉得,那个一手就豪掷了30出来的jickson袁野在这对年轻地情侣面前就像跟班一样——从三个人走路就能发现,袁野虽然也和这个刘翔是并拍着走。但他却始终比刘翔落后大概一个肩头的距离。 不止是刘翔,这个叫张佳佳的女孩也拥有那种从容不迫的气质,这种从容甚至让徐本禹觉得这对小情侣压根不是来支教,而是来观光地。 所以。徐本禹才好意的提醒了刘翔。 然而刘翔却问着这个不该属于一个志愿者关心,或者说志愿者即使关心了,也无法改变的问题…… 看着刘翔的一本正经,徐本禹想了想。还是说出了心中地想法。 “要扶贫,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也是一个有取舍的过程。譬如在等量地捐资下。我们就必须对改善当地生活水平和支援教育事业做出一个选择来。或者说。我们还可以通过不断帮助县城经济地发展。然后让县城来为改善山区地生活和教育负责。” “照这么说,支教是治标不治本了?”刘翔笑着。有些玩味的问。 “理论上是这样 么穷地一个县,这么偏远的一个山区,即使国家再加不能很好的带动经济发展,更何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