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三十六章 暖阁密议 (第1/2页)
青云记第三卷碧瓦红墙第三十六章暖阁密议 阁。 启圆帝斜靠在软枕。面前跪坐一人。旁边桌上的茶没有热气。已经凉了。 启圆帝看着李东路。说道:“朕道。你是两朝老臣了。先帝在时曾评价你为人谨慎。事尽心。此还颇有豪侠之气。怎么……今rì朕瞧着。似乎不大敢说话了?放心好了。今rì这里的人都被朕赶出去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大学东路端起凉茶喝了一口。踌躇着开了口:“皇。倒不是不敢开口。只是……臣觉的此事……唉!” “办不的?”启圆帝一挑眉毛。看向李东路。 李东路依旧低头。沉吟了一下说道:“此事办是办的的。为长远计。亦是非办不可的。只是皇上召臣来此议事。颇显急切。臣是怕……” “呵呵!”启圆帝着嘴笑了。伸手从旁边抓了一个锦垫。扔给李东路:“别跪着了。坐下说吧!”“谢皇上。”李路接了锦垫。新坐下说道:“臣是怕皇上一心为国为民。却cāo之过急。生出些别的变故来……” “别的变故?”启圆帝是早就预料到他会这么说。笑道:“你也不用弯抹角的了。直接说了吧。不就是怕朕的撤藩令一到。那几个财大气粗的王爷不从。急了会反么?” 李东路闻言猛的抬头看了启圆一眼。又忙把头低下:“皇上圣明……此事的确不可不防。这撤藩之。古已有之。从夏商以来便有分封。到汉朝时更是大肆封王。初时不为患。但几代之后子嗣渐多而享不减。rì久天长便成朝廷的负担。是以后来景帝才有撤藩之举。只是用人不当。举措失据。逼反了好几路藩王……” 李东路又喝了一口茶继续道:“然样。但后还是成功撤藩。这才奠定了后世的昌盛。皇上。臣斗胆言之。以为鉴。可以知兴衰景帝当年之忧便是陛下今rì之苦。皇上今rì境况也与当年的汉景帝有些相似藩王虽然势大。但再大也大不过朝。汉景帝当年有周亚夫和细柳营皇上rì却不止一个周亚夫。也不止一个细柳营……是以臣才说。这撤藩之……可以为之。” “嗯。……”启圆帝舒缓的呼一口气。连连点头:“说的好。说对!你接着说” “但汉景帝当年错用了错。此人做事过于急切知天理而不晓人情只想一刀切下去。分的水清浊却忘了人人之间若是挤的太近了。不但别人无法呼吸。自己也无法呼吸……逼到最后。自己身死不说。还惹的半壁江山大乱。若不是景帝英明。启用亚夫李广程不识等人。后果如何殊预料……因此臣想说的第二句话是。请皇上务必缓行。以景帝之事为鉴。切勿急躁哇!” “嗯……”启圆帝颔首。好半晌不再言语。杜宁说这话他没有听进去。可李东路一番言语。却让他不的不仔细思考一番。“李卿啊……”启圆帝开口就是一叹:“你说的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朕也都听进去了。可是朕也想说几句……” “皇上。臣听着呢。” “嗯。前几天有人是和朕这么说的。和你的想法差不多。都是怕撤藩之举引的天下动荡。眼下朝廷北边依旧受到北戎的威胁。若是举措不当。怕朕这个皇位坐不稳。呵呵!”启圆帝笑道:“朕坐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几十年了。还从没担心这个事儿。朕今天就把话说到这里。即便是这样。朕也的冒这个险!还是那句话。朕的时间不多了……现在朕一天的老了。在这个子坐一天。的把该干的事儿干完!朕一个人吃点不怕。可朕不能把一个烂摊子。交给朕的儿子!” 启圆帝:“你说朕的境况和汉景帝很像。是。朝廷的局势。朕的处境。的确是和他很像。可是你别忘了。当年汉景有一个窦太后压着他。甚至闹出兄弟传位的闹剧。朕的皇宫里头。可没有窦太后!汉景帝当年重用错。逼反了好几路藩。可是朕现在的也不是错。而是你……你不是错!即便如此。当年汉景帝也靠着周亚夫李广等人平了叛乱。他有周亚夫。朕也有!还不止一个!这么比下来。朕的境况要比当年的汉景帝好的多了……你说是不是?” 李东路伏下身子:“上圣明!皇上如此抬举老臣。老臣……愧不敢当!” “这话不对。朕刚才说了。朕就用你错。你不能愧不敢当。你实实在……把这副担子担起来……”启圆帝正sè看着李东路:“这副担子。满朝文武之中。朕看了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