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记_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四十七章 斥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四十七章 斥责 (第2/2页)

太平之作。鲜有如二殿下明义这般风格迥异鲜明的。何况明义此诗,除了句中带月之外,其余的字句都已和中秋没有丝毫关系,,广诗上下。字字句句似乎都透出一股血气!

    “这可如何是好?”在场的武将还好说,可文臣就有些挠头了,赞?不敢赞。天知道这诗句是不是犯了皇上的忌讳!若是赞得好了倒还罢了,若是赞的错了,弄不好就大祸临头了。贬?不敢贬!二殿下明走出了名的烈xìng脾气,现下在这寿康宫里可能不会怎么样,可若是被这位殿下惦记上你,到霉的rì子也就不远了,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上抱着这般想法,一众文官竟然在第一时间都选择了沉默。只有大学士李东路,清咳了一声,说道:“二殿下此诗风格硬朗,不同寻常,倒是让老夫吃了一惊明,呵呵!”此语一出,在场众人俱都心有所感。只是碍于场合,不敢交头接耳。

    李东路略微停了一停,也没有看其他人,自顾自地说道:“虽然不类寻常节令诗句,但也自成一格。所谓文如其人,现下看来,这句话用在二殿下身上倒委实不假,呵呵!依臣看来,二殿下此诗,透着一股冲天豪气,彰男儿本sè,显大建威风。难得的是。值此中秋集节之际,二殿下身在京师,却还能牵挂边关将士,让臣尤为感佩!皇上有子如此,是皇上之福,也是我大建之福哇!”李东路说完,朝启元帝躬身一礼,随后起身。

    李东路网说完,旁边以定国公赵广、勤国公向河为的一众武将功臣顿时附和起来。这些人都是马上将军,本来诗词歌赋他们没什么兴趣,可二殿下明义这诗简单直接,便是不会诗词之人也听得明白。何况整诗都贴近戎马生活,透着一股铁血杀伐之气。这在几位国公和将军们听来,那可是舒服到心坎里去了。如此一来,又岂能不赞?

    启元帝单手执杯,听完了李东路一番话,没有搭言,只将杯中酒饮了,随后用眼睛扫视了一眼列为臣子,这才说道:“李卿所言,到也有些道理。”说着,转头看看明义,刹那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sè。“平心而论,诗”倒也是好诗!”听见这句话,在场大部分人心头都松了一口气。“只是,中秋赋诗,乃是应情应景之作,你这诗若是放在平时,或可说是一篇佳作,但今天可不行!”

    明义读完了诗,面上神sè不改,待听到启元帝这番评语之后,终于神sè一黯。启元帝挑了挑眉毛,继续说道:“中秋佳节,讲的是一个康乐团圆。你这是干什么?哼!你以为你那点心思联会不知道?以往联只是想让你自己想个明白,现在看来你是根本没有想过啊!那联今rì就明白地告诉你。西北边关现在还用不着你,到了该用你的时候,联自然会想到你!从今往后,你给联老老实实地在京城里呆着,哪也不许去!”

    “是”儿臣,,儿臣遵旨”。明义低头应了,但面上那一抹忿忿之sè却依旧落在了众人眼里,,

    旁边相隔两张桌子上,赵广提起酒壶斟满了一杯酒,抬眼看了看向河,微微扬了扬酒杯。向河也端了酒杯,遥遥一敬,二人谁都没有说话,却心照不宣,所有的话都在这小小一杯酒里了。

    谁都没有料到,诗会才一开始,便出现了冷场。中秋佳节,皇上和二殿下这对父子却有些不睦。和方才太子殿下相比,二殿下明义此番不但没有任何奖赏,还受了一番斥责。别人倒还罢了,李东路却不同,网说完了赞语。便出现了这种情况,他心头焉能不乱?皇上虽然没有说他。但他心中有数,今天这一局,他是被杨自和和范宣给比下去

    启元帝恍如无事一般,略微停了一停,便说道:“还有谁写好了,可当庭诵读。别用联一个一个地点,今rì佳节,图的就是其乐融融,列位臣工也不必都拘束着。”

    皇上既然这般说了,谁还敢冷场,前殿之内的气氛顿时又活泛起来。明眼人都知道,太子和二殿下一文一武,是众皇子中的两杆旗,也是平时最受皇上器重的两位皇子,因此方才皇上才着重看他们的诗。

    可轮到三殿下明礼,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位三殿下以前倒还好说,在宫里受着管制,可大婚之后出了宫,就如同出了笼子的鸟儿一般。京师里随便去问问,谁都知道皇子之中最爱胡来的就是三殿下明礼”同时也是不学无术出名了的,就连启元帝,现下都似有意若无意地不想难为这个儿子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