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记_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五十二章 然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五十二章 然否 (第1/2页)

    …二荡宫。后花园。

    太后和静淑皇后、吴贵妃、林贵妃、卫嫔等一大群后宫女官,一边赏着月亮一边不住地谈笑。花园小径那头,张如海慢悠悠地穿过花丛,不一刻便来到了太后左近。到得附近,张如海并没有做声,只是站在一小块yīn影里,一动不动,好像一直就在那儿,和周围花树融为一体了似的,,

    太后又再和静淑皇后以及两位贵妃谈笑了几句,这才转头看了张公公一眼,随后说道:“好啦,时候也不早了,也不知道皇上他们在前面怎么样了”言罢转过身来,问道:“前头如何了?皇上喝醉了没有?”

    张公公没有抬头,恭谨地答道:“回太后,方才老奴打人看过了,皇上兴致正浓,正在和诸位王爷、大人们赋诗。以皇上的酒量,这会儿应该还醉不了。”

    太后听了朝着皇后和诸位妃子一笑:“听见了吧?这下没有人不放心了吧?”太后这番半认真半玩笑的话惹得几位嫔妃都笑了起来。太后又道:“皇上酒量是好,但是也得注意节制?眼看时候也不早了,哀家也躲了好一眸子的清静,也是时候过去看看了。诸位王爷们好不容易回一次京城,哀家也总得尽尽心,不能让他们觉得咱们人情薄了凉了心”说到底,还都是血rou亲情,这大建朝的江山,还得靠他们为皇上守着哪

    静淑皇后和两位贵妃闻言赶忙站起行礼,连声称是。公公张如海依旧是那副样子,微俯着身子,低着头站在原地一语不。待到太后起身走过之后,张如海却仿佛一个影子一般,不远不近地跟在太后侧后方,朝着前殿转了过去”

    前殿之内,诗会已经接近尾声。此时大殿之上,上自王公下至辅臣,都诗兴正浓。互相交头接耳推杯换盏,纷纷谈论着刚才当庭朗诵过的诗词。当然,如几位大学士一般的人物,自然少不了暗里显露一下自身诗词的造诣,赢得一片赞誉?

    启元帝端着酒杯。面上满是笑容,待众人互相夸奖得差不多了,启元帝开口说道:“今rì中秋家宴,菜品合口,酒味沁脾,更兼有妙语佳句不时相佐,倒是颇为尽兴?杨卿,今rì之会,妙词甚多,不知哪一句最是合你之意呀?”

    大学士杨自和闻听皇上问他。忙放下酒杯,略一沉吟说道:“皇上所言甚是,今rì诗会佳句屡现。着实让臣见识到了我大建年轻一辈的俊才。然诸多诗句之中。臣觉得”还是太子殿下的那句“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更深得臣心,”

    听了杨自和的回话,启元帝微微一笑?杨自和身为当朝大学士,同时还另有宫衔,官封太子太师。师徒师徒,自古以来老师都走向着徒弟的,此时在寿康宫大殿上这么多人面前被问到这个问题,杨自和这般回答也是意料中事。不但启元帝心中了了,满朝文武也丝毫不感到奇怪。

    “李卿和范卿意下如何?莫非也和杨卿是一般看法么?”

    范宣和李东路刚言忙上前一步,同时答道:

    “回皇上,正是。

    “回皇上,非也。”

    嗯?众人闻听都心中诧异,同一个问题,两位学士也是同时回答,可是答案却大相径庭。范宣答“是”李东路却答了“非””

    范宣自是心中纳罕,不由自主地转头朝李东路看了一眼,想从李东路眼中看出些什么来,却只得了李东路温颜一笑。范宣心中顿时咯噔一声,知道自己这一次怕是猜错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些人都为大建效力,同殿称臣,但彼此之间也少不得争上几口气。诸多学士之中,最墙头草的是李天常,最机敏的是杨自和,最老实的是范宣,最稳健的则是李东路。而众人最佩服的也是李东路。可是此时这个最稳健的老学士,却明显没有选择最稳妥的答案来应对皇上的提问。范宣心中疑惑,莫非皇上这一问背后真的有什么深意不成?

    李东路拈须沉吟道:“皇上,臣以为:人有人xìng,诗有诗格;从一个,人作诗的格调,便能将其人举止脾xìng看出一二来?”李东路微微停了一停,继续说道:“若是单论诗词,臣自认不如李天常李大人善赋但若是勉强说今rì诗会有哪一诗合臣的脾xìng,臣倒还是能说上几句。太子之诗宏大,二殿下之诗杀伐,三殿下之诗婉约,四殿下之诗旷达,十六殿下之诗血xìng”其中,最能打动老臣的是四殿下的那诗。其诗充满闲情逸致,山野之趣,如桃花之源,读来让人心生向往,呵呵,不瞒皇上,读了四殿下之诗,老臣心中着实有些归乡的念头。”

    听了李东路的话,人群中忽地起了一阵小小的sāo乱?前面李东路赞四殿下的诗句,一些人只是小声附和,可李东路最后一句,却让一些人心中讶异。在朝为官,一尸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