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家国(下) (第2/2页)
信国家也会越来越好的,只不过稍稍走了一段弯路罢了。” 可能暂时移民美国,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但不管怎么富裕,终是有色人种,地位连黑人都不如! 李默才不想做那受气包。 老太太问:“那你自学英语干什么?” “赚外国人的钱。” “有志气。” 几个人都以为李默仅仅是有志气…… 外国人的钱那么好赚吗?而且李默顶多算是一个十分聪明早熟的孩子,十分聪明早熟是形容,孩子才是核心,也许一个孩子做到李默这地步,罕得不能再罕见了,但终是一个孩子。 有志气是好事,大家鼓励吧。 李默也愿意,误会就误会,他也不想多说的。 吃过饭,张干事代表大伙代表公社,再三表示感谢。 有蔬菜局的帮忙,又是黄科长的干儿子……终于打听到干娘的官职了,事情办起来很快,甚至局里还调来一辆车子,将几大捆农用薄膜与八代钾肥,一些农药、硼肥送到了长途汽车站。 在A县汽车站还要倒腾一下,不过李实布力气大,六斤年青力壮,李强也是一个干活人,又搬上了到曹镇的车子。曹镇汽车站不远便是排水的主沟,李实布让六斤在汽车站将这些物资看好,可不是少钱,他与李强带着李默匆匆回去,物资有点多,一千多斤,得撑船过来,用船装回去。 这与李默无关了。
李默找到了在田间干活的父母亲,解下手表说:“爸,给你。” 去年李广平咬咬牙买了一个闹钟,李默也不出门,家里有一个闹钟就足够了。 但父亲时常晚上出去钓黑鱼钓甲鱼,摸不清楚时间,往往就不敢睡,于是李默将这块手表交给了父亲。 前世你给我一块表,这一世我给你一块表,望你们以后不要吵吧。 也许这是冥冥中一次交接,一个结束,一个开始。 李广平先是不解,奇怪,后是怒。 “从哪儿弄来的手表!” 这到不能怪李广平,李广平道德观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这方面,他给子女带了一个不错的头。 手表现在多贵哪。 至少在这两年,李广平想都不敢想它。 “爸,还记得石头城蔬菜局里那个漂亮的女阿姨吗?” 在曹镇,大家往往会称呼比父亲小的人为阿姨,不论男女,当然,称叔叔婶婶也可以。 因此李默在前面缀上了一个女字。 才过去七天,李广平如何不记得,他说:“记得。” 李默便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问:“认两个干娘不要紧吧?” 所谓的干亲戚,也就是两个家庭比较要好,让子女互结一个亲家。那么两家亲上加亲,关系会更亲密。农村还有一个迷信的说法,孩子时常生病,认一个干爸,会改命,那就更慎重了,比如父亲的干儿子,连沈姓都随父亲改姓李了。而且李默若到河港村拜年,第一个得拜干爹干娘的年,其次才拜舅公的年。 总之,李默这个新干娘,有些不合“手续”。 李广平也茫然了,农村孩子认干亲的有很多,但认两个干亲的一个也没有,要不要紧呢? 他就问奶奶:“妈,小默子认两个干亲没关系吧。” “有什么关系,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里,还隔着两个省呢。”奶奶说。 “要摆酒吧。” “爸,这是农村的风俗,人家城里面不兴,也不好摆,你去石头城摆酒,或者请人家到我们这边吃酒?” “也是,但这表……我们得给什么回礼呢?”李广平又为难了,他一生都不喜欢占人便宜,况且是一块手表。 “人家家庭情况好,不亚于我大姨夫家,你用什么来回礼?人家稀罕吗?要回也不是你回,等我以后好好读书,有了出息,再回报人家。” 但李默心中说了一句,可怜的自尊心啊,也不知是说他父亲,还是说他前世的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