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五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23) (第1/2页)
兵家的传承,除了兵家的着作之外,还有一个方面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一个方面,就是兵家的人,有时候会形成一个家族武将体系,这一方面可以归纳为军人世家的起端之一。 当然,不一定是兵家的人形成军人世家,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会受到古代的征募军人制度所影响。 但是军人世家的形成,与兵家,或者是其作为兵家的名人,或者是当世名将,有着一定的关系。 ……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着名的军人世家,在刨除一些影响力不大,或者是其本身是作为王室派系成员的情况下,有着以下的四家。 这四家分别是孙家,乐家,蒙家,王家。 孙家的情况不多说,因为孙武以及孙膑本身就是兵家的两大代表。 而乐家,则是一个很有可能就由乐羊开创出来的军人世家。 …… 乐羊,生卒年不详,魏国安邑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国将领。乐羊初为魏相翟璜门客,后因大败中山国而成名。 乐羊起初是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魏文侯十七年,中山国国君姬窟发兵进犯魏国,翟璜举荐乐羊。但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而且曾杀死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担任主帅出兵讨伐中山国。 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于是施行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此时,中山国君杀死乐舒,煮成rou羹送给乐羊。乐羊为表忠心。于是坐在军帐内端着rou羹吃了起来,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rou。”睹师赞却说:“连儿子的rou都吃,还有谁的rou他不敢吃呢!”随后,乐羊大败中山军,攻占中山国。 魏文侯虽然奖赏乐羊的战功,将其封在灵寿。但却怀疑起乐羊的心地来,认为乐羊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rou之情。 乐羊死后,安葬在灵寿,乐羊的后代子孙就在灵寿安家落户。 在当中,有关于乐羊的一则典故: 乐羊攻克中山国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魏文侯察觉到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魏文侯让乐羊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乐羊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 当然,仅凭这样说乐羊开创一个军人世家,似乎还有些不足。 但是,在乐羊的征伐中山的战争当中,他的儿子,也就是被中山国君杀死。制作成rou羹的人,据说名字为乐舒的倒霉家伙,其所学,就是乐羊的教导。 乐舒,魏国名将乐羊之子,燕国名将乐毅的先祖。中山文公时。其率兵击败魏国,击杀魏文侯相国翟璜之子翟靖。后来魏国伐中山,双方鏖战三年,为了迫使乐羊退兵,被中山武公杀死煮成羹。 为了使魏将乐羊退兵,中山武公于魏文侯四十年将其杀死,煮成羹送给乐羊。乐羊一饮而尽。 周安王二十四年,中山武公的幼子召集中山族人复国,旋即称王,为中山桓公,他拜乐羊的孙子、乐舒的儿子乐池为将。 中山桓王二年,魏武侯复派兵攻打中山,与中山军大战于浍水。魏军再次被中山军击败。魏国损兵折将,从此不敢再犯中山。而就在这时,赵国乘中山国全力抗击魏国之机,突然出兵侵占了中山国的房子、灵寿等地。中山军在与魏军作战中损失很大,没有能力与赵国抗争,只好忍气吞声。 中山桓王五年,中山军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迅速强大起来。桓王派大将乐池领兵反攻赵国,很快夺回了番吾、灵寿等城。中山桓王六年,中山国迁都于灵寿,桓王拜大将乐池为相国。中山成公即位后,仍以乐池为将,司马赒为宫卫大臣。不久相国乐池去世。 …… 从这些传闻可以看到,乐羊虽然出身于微末,但是其所学影响到他的后代,无论是乐舒亦或是乐池,都被中山国的历代国君倚为干城。 而很有可能,乐羊也就是因为乐舒拼死抵挡的缘故,才无法攻下中山国的国都,最终导致之后的事情发生。 当然,这一点张嘉师是将信将疑的。毕竟若是乐羊当其时有这种能耐,就算是去面见魏文侯,估计也不需要投靠到霍璜的手下。而且乐舒在中山国进攻魏国的时候,在战场上杀死了霍靖,有可能也就是因为如此,乐羊才不得不出于保护家人的原因,而被霍璜推举面见魏文侯。 不过由此可见,乐羊当其时的年岁已经在四十岁甚至是更大,而作为一个兵家名人,乐羊在这之前默默无闻,恐怕其虽然钻研兵家所学,但是其对领军作战没有什么兴趣。 …… 而除了乐羊,乐舒,乐池三爷孙之外,乐羊的后代还出了一个乐毅,以及两个也算是名将之姿的乐间以及乐乘。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 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 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