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节 情自了得 (第1/2页)
乔公是名花暗许,不意,两位美人都中了一位的标。 这乔公想来哭笑不得,好在都是喜欢这少年儿郎孙策。 而这孩子还真是个定江山战群雄的料。 乔公后几十年一直没有后悔自己当时的决定,他预料自己的女儿一定有一位是作为王妃的,没有预料的是一位是皇后,一位是皇妃。 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绝对是赚了。 孙策这孩子真的有出息是偶然么? 见过太多的在朝官吏。 大多数的文臣武将都是依仗前世的功勋或是帮派的抬举,真有实力做官的没有几位。 在末落的朝代,大家都唯恐自己的地位和所得利益有变,保守而迂腐。 在能遇见朝野会有大的灾难时,人人为求自保,不惜阿谀奉承小人,结果换来的不是安逸和和平,相反的是朝野的纷乱,小人得志后的屠戮异己,引发的血雨腥风是祸及池鱼。 大汉末年为官的都是草草落魄收场,无一幸免与难。 这就是欲随大流者该警醒自鉴的事实。 在各地豪强鹊起之时,孙家是振臂一呼。 他孙家敢打你,无论你是吕布还是董卓。 敢与列强一争天下,敢与英豪一绝雌雄。 这就是强者的风范。(中国男足是屡战屡败,我看男足全部换女装改女足得了。) 强势面前能胜出的道理是,要更加的强势。 孙策十分的强势,不是没有依仗的。 在乱世中,孙家的人不是乘机霸占百姓的田园,而是收纳流利失所的难民,一起开垦荒地,打造军械农具,训练强兵。 不断的吸纳八方的豪杰归附,不断的打击列强军力。 在不断的战争中磨练出了一支不败的雄师。 即使面对敌军人数的巨大悬殊,孙家军总是最后能获得胜利。 这无一不是来自严格的治军,稳定的军心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至少每个东龙大军的士兵都心里有一个信念,出生入死是为了今后自己有一个和平的家园,有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些,孙家人会给予,至少目前,孙家的孙策在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上阵杀敌谁不拼死用命? 收复一直以来敢侵入关内的鲜卑族人时,孙策就是先礼后兵。 先拿出你们不打家劫舍的条件来,你不答应我就征服你。 事实上是得到了和好的回应。 那个军团不需要吃饭呢?打仗的目的还是要战后的稳定生活。孙策要这些蛮族人能意识到这一点,我能带给你们今后长时期的和平,能有饭吃。 让北牧民在北域草荒时进关放牧,军团和劳役负责帮着一起开坑良田。新修水坝和沟渠,提供大量的农具和知识。 使得孙策解决了几百年来东北草场牧民的生活问题。 鲜卑族和平了在,中原人才能够和平。 邻居有饭吃了,自家的东西就不会被偷被抢,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可是古往今来,饱读书册的帝皇们,有几人意识到这些呢? 没有统一的生存空间,谁都难有长久的安宁。 鲜卑族此刻有了自己的长青草场和一年两收的农田。青天沃土下,那个还上马去打战呢? 年青的姑娘小伙子都赶着羊群在享受着烂漫的季节。 孙策虽然迎娶了鲜卑族的两位美女,可是回报这个部族的是上万的美女。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物产多了女孩子固然就多,美女也就更多。 鲜卑族也不会有动力进关抢女人了。 南蛮八番的人在孟获的统一之后,十几年彼此都没有发生部族战争。 孙策只是送去了一个美女祝融艳。 他没有把这个自己喜爱的女人纳入自己的帐纬中,因为他是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帝皇存在。 如果自己多纳一位妃子绝非难事,难就难在八番南蛮的归附上。 征服战役会死很多的人,死在战火中最多的往往是普通民众,即使得到这片废墟瓦砾,战后的百姓会在怨恨中接受东龙帝国的恩惠么? 谁能保障这些怨恨积蓄久了不会引起民变? 帝皇不是打家劫舍的寇匪,而应该是有远见的君主。至于那些历史上yin暴的君主,不过是历史推上皇帝座位现世的丑角而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拿菜刀的有的是高级大厨,有的居然是杀几条人命的罪犯。个性使然,人品问题。 乔阁老是在和众人吹嘘时,是不断的演变这孙策和自己两个女儿的故事,不过这也合该他自夸。 帝皇都是多情的种子,没有欲望的男人不可能称雄,没有雄心野望的,也就没有动力征战四方。 孙策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他打战是越打越大,雄心吞噬天地,傲气逐鹿中原。 这是雄者内心在呼唤着征服一切,漠视一切阻力困难。 征服整个东龙大陆的河流山川后,他的目光投向了西部最强大的帝国——罗马。 这就是强者的战争,只要有不公平,就有一战的必要。 (目前世界上不是还在争夺地球有限的资源么?强大军事帝国都想把一切资源纳入自己的国库,战争永远不可避免,因为真理会先死在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