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雄逐鹿传_第十二章节 众矢之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节 众矢之的 (第2/2页)

义之财不可取,古来王道就是官道,帝王是不容许自己手下都是贪官的,那个皇帝能看着自己的国库空虚,而作为臣子的家里是府库满金,这可能么?

    皇帝不是傻子,历来的帝皇都是整素官吏,以清廉为本,不容许官吏的府衙太过奢华,饮食起居太过奢侈浪费。

    所以每个官衙府邸都是皇帝按律给修建的,官吏的薪俸都是按规定来配额的,一旦一个官吏的消费和收入不平衡,问题就立刻暴露出来。

    那些贪官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么?非也。

    仅仅是掩耳盗铃之举。自欺欺人。

    杨修来自官宦之家,历来的朝廷看得也多,知道纸包不住火的事实。

    老鼠长肥了,只能说明粮库被盗了。

    彻查番王的财物账簿开始,可是诸葛亮的4个字摆在杨修的面前。

    诸葛亮绝对是忠心不二的贤臣,能写给杨修“见好就收”,不能不说明诸葛亮早就洞悉了地方官和番王的财政事实。

    诸葛亮总体把握着实体的政权。

    受命于皇而效命于皇。

    孔明早知道一个帝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硕鼠势必涌现出来,国家的财政会千疮百孔。

    所以定皇都后,诸葛亮联合重臣,提出了选拔贤才,治理国家地方政务的想法。

    举贤任人,治国安邦,势在必行。

    老臣再能干,也是会老的。

    所以皇帝亲自殿试科考,选举帝国的才子任用。

    杨修可谓是破土而出。

    不过诸葛亮看到,此人锋芒太露,宦途不久矣。

    一个国家靠一个皇帝不行,靠区区一个能臣更不行。

    区区一个杨修再得皇宠,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又有何作为?

    赵云张秀的2000精锐抽掉回去征伐西欧大陆去了,杨修身边的势力大减,孙策意识到这一点时,调拨了皇城禁军500给他调用。

    不过小乔不允,仅给了100位甲士。

    毕竟守皇宫的卫士是不能少的,临时选拔还须时日。

    于是杨修的护卫区区20人进出府邸皇宫。其余的派到各地去负责追查脏银去了。

    人手不够用啊。

    这个皇帝大举向西部国家征讨的时节,每个士兵都是十分珍贵恩典事实。

    孙策自己带大军打战去了,朝野的事丢给了几位老臣。

    杨修立刻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番王孟获领地查出来并予没收的120万银,被半路的劫匪给抢去了,押送的官差200人尽数被杀,无一活口。

    这是最严重的事实。

    诸葛亮此刻才被迫给这杨修写了“见好就收。”

    不能再这样尖锐的干下去了,孔明唯恐这杨修的性命都不保,毕竟小人在暗,此刻能保护杨修的孙策皇帝也不在朝野了。

    诸葛亮的意识是说先收敛一番,等皇帝回来再理论不迟。

    杨修的牛脾气倒上来了,街巷传闻的,自己的风头盖过了这位帝国首位重臣诸葛亮啊,是不是这孔明也开始嫉妒自己的才能了?

    杨修于是心里开始存有芥蒂了,诸葛亮有时主动上前来说话,他也故意装着没有听见,自顾的离去了。

    杨修没有意识到,这也正是小人们一直等待着的时机。

    皇城一隅茶楼,几个普通民众打扮的人偷偷的集会,在一个密室商议了一个恶毒的计谋……

    杨修这一早起来进皇宫入银监阁,先见过银监阁总监大人,然后回自己的房里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

    此刻一位衙役进来报:“江南建邺发生官库被抢一按,库存15万银尽数被劫掠一空。”

    杨修一震,这是开国以来最大的国库盗抢案了,自己必须得亲自去彻查,于是带着20位禁军侍卫,带着十几个衙役官差,上官船顺江而下……

    按说这杨修被皇帝告诫过,自己一旦出京办理事务,请示内务府调军护送。

    内务府的兵力全部在孙尚香,小乔的手里,此刻请示军机处的诸葛亮丞相批示,前后几次往返,就得耗时几天,而且杨修自认为国泰民安,不会有匪患猖獗。自己也带着20位武士随行,于是不上报孔明,帅队南下了。

    等诸葛亮获悉此讯,急忙来内务府问询,得知这杨修不调用兵士就前去,不由得一跺脚,叹道:“这杨修大意了,此人命该休矣~!”

    第十三章节杨修之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