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一条人命 (第2/2页)
刺史府前,一名侍卫两扇朱红子的铜杯上轻轻拍打了两下。门开了一名衙役走出来。还没来的及说话李承明就已经带人走了进去。 外衙的厅堂里裴秀达正在和几名下属谈论着些什么。看见李承明进来忙带人迎出来道:“大王大驾惠临,实在是蓬荜生辉。未能远迎请大王见谅。” 一面又吩咐下属道:“你们都下去吧,没我的吩咐谁都不许上来。” “班挥之死你可查到些什么?”李承明刚进厅堂就开口问道。 裴秀达苦笑一声:“那班挥当捕头多年,得罪的人数不胜数。实在是不知该从那查起。” 李承明看了他一眼笑道:“那为什么偏偏在我遇刺以后他就被杀呢?我看你就从这开始查吧!” “对了,班挥身上留下什么东西没有?” 裴秀达道:“有、有,这里有几样东西是从班挥尸身上搜得的。” 说完他他用手指了指桌上的一折地图、一叠名刺和一串铜钱。李承明展开那折潮湿的地图,地图上羊皮做的,大约一尺见方。上面画了一座山。还用一条粗粗的朱墨涂画朱在上面,像是在指示着什么。 “这座山是城北的西山,朱墨涂画的应该是条翻山的路。”裴秀达解释道。 “这些名刺上的人也都查过了?”李承明问。 “查过了,都是些城里的商人,身家清白,没有可疑的。”裴秀达答。 李承明点点头道:“这地图给我吧!我派人去查查,说不定不是这么简单。” 裴秀达点头依允。 “裴大人可知道袁天罡这个人?”李承明又问。 裴秀达答道“知道,这袁天罡端的是个高人,来到太原也有二三年了,每日里骑着一头青驴在城里走街串巷,给人看相算卦。从来没有不准过。城里的人大都认得他,但不知晓他的来历。”
李承明将那张地图交给王虎臣后说:“班挥失踪的那晚和他一起巡夜的衙役有几个?” “八个,下官刚刚问过他们话,现在应该都还在衙门。”裴秀达答。 “那太好了,把他们都找来,我问问话。” 裴秀达应了一声,起身出去。 不大一会儿,八个衙役都已带到。 李承明看了看这八个人,最小的只有十八九岁,最大的大概三十岁出头。他问道:“你们那个跟班总捕头关系最近好?” 出乎他的意料,一个年纪最小的少年回道:“回大王,是我。” “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小的十七岁,叫做班东,是班总捕头的侄子。”少年流着泪答道。 “哦,原来是这样。你叔叔最近可跟你说过些什么让你感到意外的话?” “没说过什么,就是说过他想纳个妾,不知道这算不算?”班东答道。 “纳妾,这算什么啊!这个时代那个有有钱有势的男人不是三妻四妾。”李承明想。 “大王,班挥家贫,自幼父母双亡。哥嫂也死的早,十几年前他带着三岁的侄子要饭来到太原。后来当了捕快,他为人机灵做事圆滑。又破了不少案件,升了捕头。一直到五年前才讨到老婆。可惜他老婆的肚子不争气,五年生了四个女儿。班挥早想纳个妾生儿子了。”裴秀达道。 “班挥做过乞丐,那他一定老早就认识贺邻了,这么说来他可能贺邻有瓜葛,甚至可能知道我被人刺杀的内幕。所以才被人杀人灭口。”李承明分析道。 “大王放心,下官愿意担保班挥与贺邻毫无瓜葛。”裴秀达道。 “为什么?” “大王不知道,班挥刚来的时候不懂规矩,得罪了丐帮,要不是遇到贵人他们叔侄现在早就被贺邻变成残废满街讨饭了。”裴秀达说。 “既然这样的话难不成班挥真的是因为昧了贺邻的金子才被丐帮的人杀死的?” “班东,这些日子里有没有一些平常不见的人来找过你叔叔?”李承明思虑了很久后问道。 班东想了想道:“叔叔交往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他。没有什么不常见的,不过那就是贺邻死的那天叔叔回来的很晚。我本来以为是衙门有事,可叔叔告诉我说他去看恩主了。然后又说万一他出什么事让我以后一定要替他向恩主尽孝。” “那你们这个恩主是谁,他怎么施恩给你们了?” “恩主是王裕王大人家的管家,焦爷。十几年前我和叔叔来到太原在街上讨饭时被贺邻捉了去,他要打折我们的手脚,再让我们帮他讨钱。幸亏焦爷看见开口救了我们。他老人家还收留了我们,给我们吃给我们穿。还安排叔叔当了捕快。”班东答道。 李承明听完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王裕不是别人,是李渊的妹夫自己的姑爷爷。太原王氏的族长。 “看来班挥已经预感到可能会有危险,那么他会不会和他的恩主说过些什么呢?李承明满脑子的疑问。 求推荐和收藏,很老套吧!不好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