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长安应对 (第2/2页)
艺怎么办?他的五万大军已经走到同州了,那里距离潼关不过三天的路程。如果任由他和李承明合流的话别说五天,只怕一个月我们都拿不下潼关。” “李艺的天节军就由靖兄来牵制吧河间王已经从江淮调了三万步卒来,估计现在已经快到长安城外了。”张公谨话一说完李世民就已然抢先将话头接了过来。 李靖看了看从他进来就没有说过一句话的李孝恭道:“李艺的天节军有五万之众,又有五千战力不在玄甲铁骑之下的重装骑兵,用三万步卒牵制他们无异于驱羊入狼群。臣下想请殿下” “我手里现在还有八百玄甲铁骑,全部交给你。以靖兄之能牵制天节军在温大雅打破潼关之前不要赶到那里当无问题吧”李世民打断他道。 李靖点头道:“臣尽力为之” “永丰粮仓被焚,现在又有十余万大军云集长安,每日消耗的粮草惊人,长安存粮根本无法应付。”户部尚书裴矩喃喃自语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放心,我已经让蜀军自带粮草,至于江淮军就先把城防军的存粮分一半给他们吧荆襄一带的粮草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五天以后就能陆续运来。”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江夏郡王李道宗突然开言道:“殿下,臣弟以为我们现在还应该尽快将关中之地及荆襄一带的军府尽数征发,以目前朝廷兵力,实不足以与突厥联军决战。即使兵力对等,我军在骑兵方面天然势劣,在突厥军粮尽时或可将其逐走,却无力聚歼追剿。”
李世民想了想,道:“未雨绸缪,有些事情不能到了跟前再做,我看这征发军府的事情,应该尽早,否则等到突厥入境,恐怕就来不及了。” “如果不如若不征发军府,长安会不会有失守之虞?”赵弘智突然问道。 “长安不会失守,我将亲自担起守卫长安之责”李世民道。 赵弘智冲着李世民欠了欠身,道:“若是长安无虞,臣以为不宜征发关中及荆襄一带的军府。”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问道:“哦,为什么?” 赵弘智坦然道:“连年征战,各地人丁锐减,以关中为例,贵为京兆之地,武德元年一府之丁不足万户。朝廷征薛仁杲,去其一成,征刘武周,又去一成,征王窦,去两成。今年眼见山东河南两道大灾,便是扬州东吴之地,也已现出欠收的端倪,还指望着关中荆襄两地能略略多收成些,也能匀给其他的州郡一些赈民的口粮,如今一旦征发了两地军府,则今年的秋种便没有指望了,如此两地明年开春能够粮种自给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言差矣”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道,“事分大小,经有权变。而今李承明一心要为建成元吉报仇,建成旧部或蠢蠢欲动,或持观望之态。北疆突厥又即将南下,这是战争。打仗的事情可不是几个儒生在那里斗嘴皮子,是要真刀真枪上阵是要流血死人的。此刻因为一场秋种而放弃征发府军,以现下的兵力应敌,放走了李承明和突厥主力,日后再要征伐起来,恐怕更是劳师靡饷得不偿失啊这却又何必呢?” 赵弘智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孙大人可知征伐高丽失利并未导致前隋社稷崩坏,倒是大业十一年的一场蝗灾惹下了塌天大祸。一时间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千里饿殍,知事郎起于长白,翟让兴于瓦岗,转眼间反王蜂起,大隋天下顿时支离破碎。殷鉴不远,我大唐当以为戒。大人所言劳师靡饷之说,赵某不敢苟同,打个比方吧,现下的大唐就好比一个乞丐,能花一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可是乞丐今天身上只有这一文钱,花掉了就饿死了,所以不能花;待得明日,乞丐讨得了十文钱,于是花五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如此看来他办得亏了,花了五倍的冤枉钱。可是实际上呢,头一天乞丐是要用全副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第二天乞丐却只需要用一半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这个比方虽然不雅,却极贴切,请长孙大人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李世民却已经开了腔:“赵公以为此番不宜毕其功于一役?” 赵弘智恳切地道:“国朝方立,四海方平,大灾之年在即,臣以为朝廷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