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纪_第十八章 被褐怀玉之三轮四谛五蕴六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被褐怀玉之三轮四谛五蕴六识 (第1/2页)

    战劫门。幻境。

    一片碧绿色的琉璃之中,慧远正汗流浃背的修炼着,梵迦摩的琉璃幻境之中,充满了杀伐之气。

    这里的任何一切,都被梵迦摩强化了。

    “诸空一切,无法无我。”

    梵迦摩的声音不断在虚空之中响起,不断的冲击着慧远的心神,每一次的冲击,慧远都忍不住眉头紧皱,咬牙撑着。

    琉璃世界,百味陈杂,只要是佛门中所提到的一切障碍,在琉璃世界之中都会一一显现出来。

    “慧远,琉璃世界,本事佛门中的一方净土,但欲登极乐,必须舍弃一切,无人相,无我相,我众生相,无寿者相,只有四相齐备,你才有可能突破亘心境,达到战劫刀的最后一重境界——夭返境。”

    梵迦摩在说法。

    “然而,要造就你,并非易事,人我四相,也并非那么容易齐备,在琉璃世界中,这里层层幻境都需要你来突破。人我四相,中间夹杂了三轮、四谛,五蕴之阵,要单独破除一阵,你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

    “人相与我相,很容易就能办到,只是,随之而来的众生相和寿者相,需要经过层层考验才能达到。能够达到人我四相齐备,那么,为师也就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为师跟你说过,封越离已经将我们之间的赌注放在了下一代的身上,所以,你的任务,就是在短时间内加紧磨练,以求突破亘心境,那样的话,你才有可能承受住封越离的考验。”

    “细细听我说,之所以用琉璃世界来锻炼你,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封凌身怀魔种,迟早是道纪的敌人,你对他也用存什么妇人之仁,因为,你给他机会,也就是给了魔种机会,到时候,整个道纪,将会难以承受蜃魔的报复。所以,你要切记。”

    声音感慨了一阵,继续道:

    “为师一生,最为欣慰的,就只有两项,其一,就是修炼了梵呗琉璃剑,整个战劫门,能够将梵呗琉璃剑修炼到我这种程度的人并不多,所以,也足够我洗好的了。其二,便是收了你做弟子了。”

    慧远一阵激动,几乎落泪,就要说话。

    “听我说,不要插话,维持琉璃幻境并不容易,我也不知道时间具体过了多久,你能做的,就是少发话,只需听着就可以了。”

    慧远这才止住激动,凝神听着,周围的魑魅魍魉,不断的sao扰者慧远的心神,慧远只有不断的忍受。

    “三轮,有着不同的理解,广泛的来说,是指身口意三业,你逃脱了三轮,也就逃脱了能摧毁一切的惑业,这点,为师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因为凭着为师的领悟,也只能将三轮模拟成这样的地步,终我一生,也休想把三轮修炼完成,所以,三轮,只怕还是要你自己体悟了。”

    三轮,有一种说法,是指神通轮,记心轮,教诫轮。

    神通轮,又名神变轮,即佛以身业现出种种的神变,以引导众生起信正教;记心轮是佛以意业去识别他人的心;教诫轮又名正教轮,即佛以口业去教诫众生,使能依法修行,

    还有一种说法,是对应指风轮、水轮、金轮。与惑、业、苦,相互渗透,因惑造业,因业受苦,又因苦而起惑造业,不断轮转,形成三轮。

    “除了三轮,四谛的领悟,可以说是比较圆满,苦集灭道四谛,也如同三轮一样,也是一个轮回。四谛,确却的说,应该互为因果,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逃不出因果二字,果不离因,无因不感果。”

    “所以,在梵呗琉璃剑之中,四谛之剑,又称为因果之剑,而三轮之剑,也成为轮回之剑,对于轮回,我并没有很深的领悟,说一下因果吧。就四谛来说,苦是集的果,集为苦的因,灭是道的果,道为灭的因。若没有贪等的集因,怎能招感生死的苦果?若无精修道法为因,安得涅盘寂灭之果?先因后果,则为集苦道灭。因为果易晓而因难知,欲使其易导,所以先示苦相,令其厌离,次示业因,使它断集。继则又先示以涅盘之乐相,令其欣慕。然后再以道法,令其修持。意在“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因此之故,而先说果而后说因,故为苦集灭道。”

    “为此,欲修因果,你一定要记住……”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在不断的说法之中,慧远也同时不断的修炼者,这种修炼,对于慧远来说,事半功倍。

    琉璃幻境,梵迦摩正对着慧远进行全盘的说法,不断的将自己一生所感所悟,金属的灌注到慧远的心中,这种说法,耗费的心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再说五蕴,你接触佛法,已经二十个年头了,对于五蕴,想必也有着你自己的见解,为师的所感所悟,你可以当做参照,毕竟,为师修的是剑,而你修的是刀。为师修的是善剑,而你修的是屠刀,两者不可一概而论。”

    “然而,你已经告知我,感受到了封凌战劫刀的变异,我猜想,这有两种原因,其一,便是封凌的战劫刀,已经受了魔种的影响,所以发生变异。其二,便是封凌加入了自己的感悟,将自身的所得融入到了战劫刀之中,如果是后者,那么,为师可说,他的资质,已经是上上之选了,连你也比不上他。不多说,回到五蕴。”

    “五蕴,常说色、受、想、行、识。有我门前辈高人,对于五蕴有着非常精辟的理解,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你所要做的,就是领悟这几句的精粹。”

    “……”

    “归结到底,五蕴也就是无常、苦、空、无我。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无常;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使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这一度,就又转入四谛之中去了,可见,任何东西,都是相互连通的,只要你悟了……”

    声音不断的在琉璃环境之中回响……

    “对于六识,一般人都比较熟悉,我不多说,六根六尘六识,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最为熟悉的,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