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4 赵先生 II (第1/3页)
李不伟与赵范匆匆赶到枢密院,赵昀与郑清之等人已等候多时。李不伟知道有大事要发生,当下站在一旁,且看枢密院有何计划安排。郑清之道:“众位大人,枢密院接到楚州的密报,李全正在淮水北岸集结兵力,意图南下攻打临安。然而根据东海舰队的消息,李全大军仍在益都附近,并未有何异动。枢密院已命各路探子再次打探消息,务必得到最可靠的情报。赵善湘将军不日便可返回临安,倘若需要迎敌,沿江一线的军队可以迅速调动到楚州一线。各位有何看法?” 听到这里,李不伟已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他又在记忆中重新搜集了一番有关李全的历史记载,知道李全起兵是迟早的事,但令李不伟感到惊奇的是,李全出兵,却并不是在今年。按理说,自己回到南宋之后,只是在江南进行了一些技术革新,虽然也开设了许多家工厂,又将大宋军队的装备进行了一次革新,但这一切都是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至于会影响到江北的态势吧。但是为何李全提前起兵了呢?难道真的是宋军的情报有误? 理宗忽道:“沿江防御一事,本该归赵善湘将军所管,但赵将军此时正在押送军器途中,返回临安还需几日。军情紧急,也等不得许多了。朕与枢密院商议,还是由赵范将军前往楚州查看一番,同时见机行事。”赵范早就料到理宗会如此决定,当下领命。 待众人散去之后,理宗叫住李不伟道:“李卿新婚,朕本该让你在临安城中陪着公主,但此事重大,朕也只好委曲爱卿了。明日赵范将军出发时,李卿也一同跟着去罢。倘若一切顺利的话,五六日便可返回了。” 在前来枢密院的路上,李不伟本是想着,楚州突然传来紧急军情,皇帝又召自己入宫,多半是为了商议中央情报局的建设事宜。 这个情报机构,原是出自李不伟的建议,他从《大百科全书》的“情报学”中摘录了一些精要,由周依依抄写成册子,然后递与了郑清之,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枢密院部分采纳了。其实南宋也有自己的情报机构,这也和电视中演得差不多,例如商旅走卒,这些人平日四处行走,对于大江南北的各种动态了如指掌,其中有一些人成为大宋的情报人员,也不足为奇了。同样,金国或蒙古自然也存在相同的机构,因此在临安实验室或临安大学严密设防,也是这个道理。但《大百科全书》中记载的情报学,是一门极为专业的交叉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现代情报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在李不伟以前所处的那段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得情报学有了诞生的需求和基础。再后来,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使得情报学又被重新定义。李不伟递交给枢密院的那本小册子,自然不敢提到‘计算机’这三个字眼,甚至一些当下并不存在的学科与技术,例如文献检索新法与无线通讯系统,也是小心翼翼地删除了,只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总结。 因此,李不伟万没料到,理宗竟然会安排自己跟着赵范一同前往楚州。但他看理宗说此话时,神色间甚是庄重,知道其中必有原因,虽然新婚不久,也只好听从皇命了。 赵昀又道:“此去楚州山阳城,主要是为了确认消息的真伪。倘若李全当真起兵南下,赵范将军自会布置兵防,李卿倒也不必为此cao心。在这几日间,爱卿只是跟着赵将军多听听,多看看。倘若有何出乎意料的事情,李卿可与赵将军商议之后,当机立断。”李不伟听了更是摸不着头脑,但看赵昀说此话时似乎另有所指,也只好点头应充。 回到家中,李不伟将出征的事情告诉了周依依。周依依虽然不舍,但此次是皇上亲自要求的,自然是推脱不得,当下笑问道:“不伟哥哥,皇帝哥哥可是封了你做什么官呢?是大将军吗?”李不伟听得一怔,摇头道:“好像什么官也不是,只是让我跟着一同前往而已。”说到这里,心里又想:依依虽然是大宋的公主,但朝中的军情大事,还是让她知道的越少越好。当下叉开了话题。 周依依看他神情郁闷,笑着跑了出去,一会又折了回来,手中却拿了一张纸。李不伟接过一看,正是今日模型机车比赛的结果。不出所料,电机车以微弱的优势获胜,尽管更换了四次电池,但仍然比蒸汽机车多跑了三圈。看到这个数据,李不伟顿时来了精神,正待仔细分析一番,又听周依依说道:“不伟哥哥,你还记得徽州的小谢吗?他这几日也在临安,听说谢大叔也跟着来了。”李不伟点头道:“自然记得。谢家产业甚大,在临安也有卖布匹的店铺。我听郑大叔说,谢家近日托人引见,正准备制造军靴的鞋带呢。”周依依奇道:“鞋带?不就两根绳子么,还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再说了,制鞋厂不会自己造鞋带么?”李不伟笑道:“其实不然。虽然朝庭已指定了多家鞋厂制造军靴,但一些关键技术却仍然保留着,例如杜仲胶靴底,以及粘合靴底的胶,都是由工部直接派送给各家鞋厂的。至于鞋带么,当然要由其它作坊生产了。不仅如此,便是缝合用到的线,也是由各个不同的工厂制造的。”周依依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做一双靴也要这么麻烦啊,看来我与香儿也开一家店吧,到时有什么新技术,你直接告诉我不就得了。” 次日一早,李不伟如约赶到码头,赵范等人早已等候多时。看到眼前的阵势,李不伟也吓了一跳,悄声问道:“赵大哥,咱们前往楚州,一路上不都是大宋的地盘么?怎么还要带这么多兵士?”赵范道:“兄弟有所不知。沿江的守军大多集结在大江一线,楚州虽然是大宋边境,守军却是不多。据兵部讲,那里驻守的四千士兵,只分配到十几辆机关弩车,以及十门野战火炮。倘若李全当真起兵,咱们带去的这两千士兵也好凑个数。再加上这二十多辆弩车与二十门火炮,要大胜李全部众倒也不难。”李不伟笑道:“赵大哥说得也是,小弟就不多cao心了。” 二人说着,已登上了战船。不一会儿众士兵集结完毕,分别上了各自的战船。汽笛声响起,两千多人浩浩荡荡离开了临安军事码头。 由于船队中有福级战船,沿运河北上行驶多有不便,因此选择的路线是驶出东海,再由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直抵楚州。 楚州,位于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邻盐城市阜宁、建湖两县,南接扬州市宝应县,西偏北接淮安市清河、清浦两区,偏西连淮安市洪泽县,北与淮安市涟水县交界。南宋建炎年间,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使,均驻节楚州山阳城。后来由于李不伟在临安开设了多家兵工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