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10 莒州城下 (第2/3页)
善,大部队行军时,往往派出数名骑兵侦察,通过旗语与望远镜,将前方近五十公里的道路探得一清二楚,至于有水路的地方,则是由其中一艘改装过的突击快艇负责侦察,这种负责侦察的快艇,为了增加其航速,快艇上通常只有两三名士兵,而且也未配有迫击炮,只是带有两架舰载机关弩。由于小艇的航速已近二十节,即使被普通的帆船或人力战船包围,也可以灵活突围离去。 不多时,水陆两路又各自传回消息,打探的结果却让雷东河吃惊不小。李全大军总共两万多人马,全部守在莒州城内闭门不出,似乎对于上一次的海战仍然心有余悸。雷东河皱眉道:“李全这厮竟然在莒州留了两万人,又将城门紧闭,未在河面上布置战船,这倒是不好办了。” 其实雷东河这种担心也有道理。雷东河的部队在沐水的东岸,而莒州城处于沐水的西岸,这三千多宋军若要攻打莒州,必须分为几批渡过沐水。依着雷东河事先的设想,李全应该已探得了他们的行踪,而且也会在沐水西岸布置战船阻击渡河,如此一来,五艘大宋海军的突击快艇便得到了用武之地,运兵船上的近千枚炮弹,以及数百枚弩射汽油燃烧弹,必定会大败李全的水军。等到李全士气大减之时,大宋军队乘势渡河,利用战船的远程炮火掩护,以及布置在岸边的机关弩与火炮,即使不能拿下莒州城,但要击败李全大军却是完全可能的。 众人在失望之余,又颇有些感触。朝庭这次决定北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收复被金国占了的大宋旧土,与金国开战在所难免,但由于金国与蒙古开战,其中一部分土地又被蒙古占了去,因此与蒙古开战也是不可避免的。李全的部众,虽然目前仍然听从蒙古大汗的号令,但其组成人员却大部分是北方的宋人。大战初始,未见得几个蒙古兵,宋人却先要自相残杀,这是许多士兵都不愿意看到的。 杨义道:“雷将军,李全紧闭城门不出,咱们还得小心为上,免得中了埋伏。”徐敏子也点头道:“杨兄弟说的是,虽然我军装配精良,但毕竟已远离了主力大军,四架机关弩纵然厉害,却也无法阻挡上千名骑兵的冲锋。蒙古大军有几万兵马集结于益都府,骑兵要南下支援莒州,也不过是一日的路程而已。” 众人经过一阵密议,雷东河终于下令,大军在沐水岸边安营扎寨,所处的位置与莒州城只隔了一条沐水。此处的河面只有不到一百米宽,派出刺探军情的士兵,早已有十几人到了对岸,不一会儿又有士兵乘快艇返回,带回来的却是李全的一封信。这信是由守城的士兵用箭射下来的。 雷东河看过信后,又递给徐敏子与杨义,二人看后,脸上均现惊讶之色,同时又露出一丝忧虑。这信中说,李全知道大宋一定会攻打莒州,因此早就率军在此守候,但是顾念到两军均是宋人,因此奉劝雷东河速速离开莒州,否则一旦开战,必定会有援军前来,宋军必大败。 两军开战在即,李全却写了一封即不是战书,又不是降书的信,而且还不痛不痒地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收到如此莫名其妙的信,众人百思不解。 接下来的两日,李全在城中仍然没有动静,雷东河也不敢冒然攻城。其实要攻城不难,只消让攻城火炮远远地射上几炮,便可将城门轰开。但是城门打开之后呢?总不能凭着三千士兵硬行闯入,与两万人展开巷战吧?若不进城,而以迫击炮远程攻击,却又违背了朝庭的规定。这次出征前,兵部已有嘱咐,除非有十足把握拿下,否则在攻打大宋原有的城市之时,远程火炮尽量不要在攻城时向城**击,其原因有二,首先,这些城市都是要收回来的,倘若被炮火烧了,朝庭还得再花钱修建。第二个原因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心中均是了然。江北脱离大宋已过百年,现有的百姓都是出生于金朝,对大宋怀有旧情的人早已过世多年,现有的年青人虽然在血统上是宋人,但多少受了金朝的影响,并未将自己当作真正的宋人。倘若在攻城时伤及太多的无辜,难免会失了民心,这才是朝庭最担心的。 到了第三日,突然有士兵前来禀报,一名叫做李为的虎击队成员求见。雷东河听得莫名其妙,徐敏子与杨义却是吃了一惊。要知道,大宋这次出征时,已成立了虎击队,也就是兵部新组建的特种部队,为东西两线的大军都配备了几十名虎击队员。分配到赵范的东线大军的虎击队员中,又有部分被赵善湘抽调走了,而李为正是其中的一员。李为原本是随着赵善湘沿海路北上去山东半岛的,如今忽然赶到莒州,必定是有了最新的军情。 徐敏子忙命人将李为带上指挥船。李为年约二十三四岁,明明生得精壮强干,却打扮得像个寻常农夫一般。虎击队员既然单独行动,必定不会身穿军装,而是改扮得越寻常越好。 李为看到雷东河,心中也吃惊不小,心想跟随元帅左右的雷将军也来到了莒州,看来战事又有了新的安排。 徐敏子等人知道李为必有新的军情,都坐在椅上听他有何要说。 李为道:“几位将军可知道,李全为何在莒州紧闭城门不出?”众人闻言都嚯地站了起来,显然对此消息极感兴趣。 不待众人问话,李为又接着说道:“几位将军请坐。卑职原本跟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