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代科学家 (第2/2页)
硫磺、木炭的混合物,但与黑色火yao不同的是,栗色火yao用棕色木炭取代了黑色木炭,而且降低了硫磺的比例,而且不能直接使用火yao粉末或者是颗粒,必须制成特殊形状的药饼才能使用。栗色火yao使用的时间不长,只有区区四十多年,很快就被无烟火yao和苦味酸代替,林靖文要不是灵光一闪还真记不起来。 栗色火yao的制作极其烦琐,而且工序复杂成本很高,林大官人是不记得这种寿命极短而且应用不广的火yao制作方法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栗色火yao使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且应用范围也不广,但作为发火yao,它的威力确实比黑火yao更大,能极大地提高弹丸的射程和冲击力。 能研究出栗色火yao,这个道童不简单啊! 老道士被护卫们按住,手中的木盒被林靖文抢去不说,现在见林靖文用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徒弟,连忙说道:“这位大官人,小徒顽劣而且不学无术,这种药是他胡乱炼出来的,当不得真,现在要他再炼也是不可能了,大官人不必在意。” 他的意思是保护自己的徒弟,宋朝廷对民间特别是对与军事有关的东西控制得很严,要是他们师徒炼制出新火yao的事情传出去,那可不得了。老道士比明白多了,为避祸他不得不带着徒弟离开修道的地方跑出来云游,为的就是躲避可能的麻烦。但小道童可不明白自己师父的一番苦心。 听到老道士说自己不学无术,特别是说他是胡乱炼出来的,小道童马上不乐意了,虽然不敢反驳,却是小声地嘀咕道:“谁说的,我把配方和制作方法都给研究出来了。” 林靖文眼前一亮,连声道:“拿来我看看。” 不顾老道士直使眼色,道童在怀里摸索半天,掏出一张纸递给林靖文:“小心点啊,别弄坏了,我费了很大的工夫才研究出来的。” 首先是火yao配方,硝八分、硫四厘、木一分六厘,这就是栗色火yao的配方。
道童解释道:“这个配方是我试了几千次才确定下来的,基本上按照这样的配方炼制出来的药威力最大。” 没想到,工序也弄出来了。首先是栗色木炭的加工,选用柳条,用碱水浸泡后蒸煮半个时辰,晒干后烘烤一天时间,冷却后,柳条就成了酱色,再研磨成粉末。其次是提炼硝石,将买来的硝石原矿粉碎后用碱蒸煮,再用明矾溶液过滤,之后得到比较纯的硝;接下来将三种原料按照配方混合拌匀,加水碾压,最后压制成药饼。 道童这时说道:“我发现最后压制成的药饼形状不同制出的药威力也不同,经过多次试验,我觉得应该在药饼上留孔,最好压制成菱形。不过还种方法没最后确定,所以我希望师父能买些硝石硫磺再多试一下。” 火yao的制作方法且不去说它,单就说硝的提纯方法,这可是好东西,古代土科学家们从不注意原料提纯,基本上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原料是怎样他们就原样用上,这样的做法极其影响实验的结果。 “这种硝石的提纯方法也是你试出来的吗?” 道童一看,摇头道:“这是我师父试出来的,不但是硝石,师父还找到了很多东西的提纯方法。师父炼了几十年的丹,往往因为原料的粗糙而功亏一篑,因此费了很大的工夫去摸索提纯矿石药草的方法。” 人才!这是林靖文第一时间想到的,这师徒两个不就是古代的科学家么? 老道士见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再挣扎,只是担忧地对林靖文道:“小徒不懂事,还请大官人不要将此事说出去才是。” “不然官府必不容于你们师徒是吧!”林靖文嘿嘿一笑,道:“巧了,林某跟华亭县黄知县还有松江府颜知府比较熟。林某既是大宋良民,怎么能有事不报呢?你们还是跟我去见官吧。” 老道士一呆,冷汗顿时就下来了,倒是那个道童年轻不识官府之威不怎么害怕,反而是认真地看了看林靖文的脸色,忽然笑道:“你这人,根本就没打算带我们去见官,却吓唬我们。” 林靖文一乐,也笑了,道:“送不送你们见官那得看我的心情了,要是我心情好的话,不但不送你们见官,说不定还资助你们继续炼丹。” 老道士愕然,怪异地看了看林靖文,突然小声说道:“看来大官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不知大官人想让我们师徒做些什么?” “这个等下再谈,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跟我走了?” 年轻的道童大喜,连连点头,“当然愿意了,只要你资助我和师父炼丹就好,你不知道,炼丹是很费银钱的,我师父是个穷光蛋,我父母过世后留给我的家产也剩得不多了,正需要人资助。只要大官人真的资助我等师徒,我等自然跟大官人走。”说着竟是收拾东西准备跟在林靖文后面。 老道士长叹一声,无奈地道:“老道就知道,自徒儿炼出那种药之后我师徒以后就不会安生了。好吧,既然大官人肯庇护我等,又资助我等炼丹,我师徒为大官人效力也没什么。” “对了。”众人快要离开店铺的时候,老道士突然说道:“老道一生为道,也不求什么富贵荣华,但我这徒儿却是凡尘中人,还往大官人以后给他谋个出身才是。只要大官人答应,老道愿尽平生所学为大官人效劳。” “贫道青阳子,虔州人士。小徒叫吴煦吴羲和(书友淡淡忧愁客串),家中本是江南西路虔州大户,只因父母早亡才拜入贫道门下,但吾徒其人聪敏干练,还是能帮上大官人的忙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