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第四十一章 百族大会新的大漠之主 (第1/2页)
耶律大石这几年实在是太郁闷了,特别是最近这一两个月,他都郁闷得想撞墙。 秦元1341年下,耶律大石防守兴中府失败,虽然他在城破的时候逃回了大定府,却差点被暴怒的辽帝耶律延禧以丧师失土之罪处死,幸好他是宗室,而且是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哪种,加上他大使银弹拉拢了不少大臣帮他求情,耶律延禧没杀他,却一脚把他踢到西北路招讨司。 这算是贬谪了,但耶律大石却是十分高兴,不为别的,就为了这里的几万精锐辽军。当时的辽国,北有金国东有大明,与南面的大宋也算不上友好,可谓是三面受敌,兴中府一失耶律大石就看出来了,辽国必亡,而且极有可能是亡于大明。 这一点算耶律大石猜对了,不过有一点他却想错了。金国攻打辽国是以战养战,那些女直人每攻占辽国一个城池就刮地三尺,拼命收集粮草、物资、工匠和军械以武装更多的女直人,然后攻打下一个辽国城池……耶律大石原本以为大明的做法也会是跟金国一个样,他认为,辽国必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大明朝吞灭,可惜的是,他算错了。汉人是文明种族,不是女直人那样的野蛮人,汉人会思考、有战略,大明朝是在第二年攻破了大定府,不会让耶律大石大跌眼镜的是,大明居然将大定府又还给了辽国,明人为什么这么做?直到今天耶律大石还没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不过,虽然他不知道明人这么做的目的,但明人这么做的后果他是亲身感受到了。国都陷落,耶律延禧丢脸丢到万里大漠中去了,在赎回大定府之后,耶律延禧不顾辽国国力衰弱,不顾满朝大臣的反对,不顾国计民生——这位辽帝什么都不考虑,只知一味地征兵再征兵,更是将辽国全国稍微精锐点的兵马都抽调回大定府,其中就包括耶律大石自以为已入其囊中的西北路招讨司的那几万精兵。 西北路招讨司的辽军常年与大漠上的达达人作战,都是真正的百战精兵,耶律大石考虑,即使辽国亡了,仅仅依靠西北路招讨司的这几万精兵他也能成就一番霸业,至少以这几万兵马保住可敦城以及周边的草原是可以的,说不定趁着明人疏忽还能占到些便宜。 可是该死的,大定府皇宫里的那位皇帝显然是被明人给逼疯了,他居然将西北路的精兵抽调一空。 耶律大石空欢喜一场,辽国未亡,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耶律延禧的旨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让他直流口水的精兵被调回大定府,辽军东撤的那段时间里,据耶律大石的心腹所说,那段时间的大石林牙非常恐怖,心腹们常常听到其大吼着要杀了耶律延禧之类的话。 好吧,精兵没了就没了,可敦城周边还有十数万契丹三十四部部民,从这些部落中他可以征召到一些人马,假以时日,这些人马又会重新成为精锐之师。 可是却传来了明军征讨大漠的消息。 耶律大石是真的要疯了,辽国还没灭呢,你们明人是不是兵马太多了,这里派一些那里调一点?随后的战况更是让他抓狂。乌古人被征服了,敌烈人也没有抵抗到底的勇气,哈不勒那个蒙古蛮子的做法虽然让耶律大石很满意,可惜,蒙古很快就被明军打残了,还连带着茶扎剌人也倒向了明人那边,而现在,情况更糟。 百族齐聚防州城,控弦之士二十万,如此百年不遇的大事别说近在咫尺的可敦城,就是稍远些的达达部落也收到了消息,不少部落都派人来打探消息,却得知是明军准备攻打可敦城——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大漠要变天了。 让耶律大石气的吐血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人品太差,或者是辽国得罪的人太多了,知道明军准备攻打可敦城之后,原本就跟辽国不对眼的北部达达肯定是要落井下石的,这不必说,而那些一向与辽国相善的达达部落,比如说塔塔尔人,这些该死的塔塔尔人,辽国封赏他们的时候他们可是一两银子都没少拿,现在辽国有难了,他们却临阵变节,听听细作是怎么回来报告的: “大人,塔塔尔人已经臣服于明国,属下从南面的汪古直人那儿得到的消息,塔塔尔人中的黑车子部联合明军攻破了谟葛失部和西京道,塔塔尔人反了。” “反了,反了,全都反了。”耶律大石怒极,却也只能在可敦城里大声咆哮:“乌古人反了,敌烈人反了,茶扎剌人反了,现在又加上一个塔塔尔,汪古直人也靠不住,乃蛮人就更不用说了……大辽养的都是一群白眼狼。” 克烈人,也就是北部达达,耶律大石没说,克烈人可是从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