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一九九四_第三十二章 新闻发布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新闻发布会 (第2/2页)

报》评价道:“《曾经》并非一部完美的影片,尤其是开头的部分处理得不够稳妥,但在华丽的音乐的衬托下,故事随即进入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中,很容易就让观众忽略了那么一点小瑕疵。”

    不过法国媒体最关注的是苏菲-玛索,因为她有可能和孙润合作,报纸上出现了很多对她的批评。自从苏菲-玛索接了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媒体就已经在批评她了,现在又接好莱坞的电影,一些媒体认为她是想做好莱坞的奴隶。

    法国人骨子里都特别骄傲,看不起好莱坞,认为他们不够艺术,所以吕克贝松这个名气最大的法国导演因为风格接近好莱坞,在法国导演的排名里连前30都进不去。现在苏菲-玛索这个他们看重的女星连续接好莱坞电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背叛,认为她抛弃了法国女演员的骄傲。

    孙润这下明白苏菲-玛索为什么会出席《曾经》的首映,并把合作的事说出来了,她是在和媒体较劲。

    苏菲-玛索的个性比较倔强,十年前18岁的苏菲-玛索要出演《狂野的爱》,因为电影有大量的激情戏,高蒙公司认为这会破坏她的清纯形象,坚决不让她演。为此苏菲-玛索不但面临100万法郎违约金,还受到了舆论的攻击,但她始终不肯妥协,四处借钱,筹集100万法郎赎回了与高蒙电影公司的合约。

    十年后28岁的苏菲-玛索面对媒体的批评又怎么可能会妥协,你们说我不该接好莱坞的电影,但这是我的选择,我认为是对的就会接,我可没有你们想象的脆弱。

    孙润对这事不太关心,不过心里还是非常感谢苏菲-玛索,因为她的缘故《曾经》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现在众多的电影公司找上门来想要获得《曾经》的发行权。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米拉麦克斯,这家电影公司是鲍勃韦恩斯坦和哈维韦恩斯坦兄弟在70年代建立的,向来以制作发行独立电影闻名。

    1989年寂寂无名的米拉麦克斯以100万美元买下了史蒂文-索德伯格在戛纳和圣丹斯电影节上的得奖片《性、谎言和录像带》。影片上映后,投资回报率极佳,米拉麦克斯从此在电影业内崭露头角。

    之后哈维兄弟开始大量购买欧洲软色情类艺术电影,对它们进行大幅度的剪辑,然后卖出,因此得到了“剪刀手韦恩斯坦”的绰号。哈维推出的《丑闻》、《我的左脚》等片子,甚至包括中国电影《霸王别姬》都被不同程度地删减。

    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在美国发行时,为了避免被删减,曾邮寄给哈维兄弟一把武士刀,刀刃上写着“不得删减”。

    虽然哈维兄弟有“剪刀手韦恩斯坦”的绰号,在导演中名声十分恶劣,但哈维兄弟的奥斯卡公关能力却非常强,甚至可以说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强的,后世《莎翁情史》击败《拯救大兵瑞恩》,《国王的演技》击败《社交网络》都是他们的杰作。

    但孙润都没不给哈维兄弟谈谈的机会,直接将他们拒绝了,不与米拉麦克斯合作。

    哈维兄弟觉得莫名其妙,以为孙润是怕删减,大骂孙润是偏执狂,简直不可理喻,删减有错吗?那是为了电影更好看。

    孙润拒绝哈维兄弟倒不是因为怕他们的“剪刀手”,这完全可以写进合约里。真正的原因在于米拉麦克斯是迪士尼的子公司,而今年《曾经》冲奥的最大对手正是迪士尼的《狮子王》。

    《狮子王》是迪士尼自己制作的电影,冲奥的时候迪士尼肯定会保《狮子王》,让米拉麦克斯放弃《曾经》,米拉麦克斯不可能和迪士尼打擂。

    其实孙润也清楚《曾经》几乎没有胜算,《狮子王》的主题曲《今晚你能感觉到爱吗》是奥斯卡的经典歌曲,。但冲奥是一个广告,孙润需要这个广告,也实在想不出比奥斯卡更好的广告。

    好在北美的发行商不只米拉麦克斯一家,并不是少了米拉麦克斯就不行,有一大堆公司等着谈电影的版权,其他发行商对《曾经》的热情都非常高。

    大卫以前在圣丹斯卖过电影,受尽了冷遇。现在世界各国大大小小的片商主动找上门来,他感觉扬眉吐气,整个人极度亢奋,孙润想帮忙他都拒绝了:“不,我亲爱的朋友,这是我的工作,你得相信我,我肯定会把这些家伙搞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